•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稻田蟹壮 蟹田稻香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5-08-15 字号: 收藏文章

  前不久,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盘锦分会场暨盘锦乡村振兴产业博览会在辽宁省盘锦市红海滩湿地科学馆举办。盘锦聚焦粮食安全与产业振兴,全方位展示粮食全产业链、特色农产品及乡村振兴领域的创新成果,精准招商引资,签约商务合同金额43.76亿元,展现了盘锦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北粮南运核心枢纽作用,以现代化大农业搭建全国性产销合作平台。

  在辽河三角洲腹地,盘锦市如一颗明珠镶嵌其间,这里河海相拥,水土丰饶,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孕育出盘锦大米的温润醇香、盘锦河蟹的膏满黄肥。立足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盘锦市高瞻远瞩、统筹谋划,全力推动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盘锦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83万亩以上,到年底高标准农田占比将增至81%以上,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当下,盘锦市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深入挖掘稻田、苇田、海洋资源潜力,加快建设稻蟹共生、苇田渔业、海洋牧场3个百万亩生产基地,粳稻、大豆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新发地区域农产品、中国北方河蟹2个百亿级集散地,积极构建“322”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体系,以精致农业引领高质量发展。

  盘锦市持续推广优质稻、蟹新品种,推行稻蟹共生新模式,将共生、融合、创新要素深度融入新业态发展,为全产业链赋能增效。多年以来,盘锦市大米与河蟹早已成为“双生子”,河蟹为水稻捉虫松土,水稻给河蟹提供绝佳的生长环境,二者相辅相成、互惠共生。

  在大洼区唐家镇的一片稻田地,翠绿的禾苗在微风吹拂下,泛起层层波浪。在这样的绿色波浪下面,一只只扣蟹和大眼幼体正在悠然自得地自由生长。盘锦齐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齐丰将混合好的颗粒饲料装入无人机,启动指令,满载“营养餐”的无人机便腾空而起,沿着预设航线在基地上空穿梭飞行,颗粒状的饲料随即被均匀地撒落在稻田里,通过精准调控投喂和土壤肥力的供给,这些扣蟹和大眼幼体将逐渐成长得更加壮实肥美。

  齐丰告诉记者,今年他一共种了3000多亩地,全部采用扣蟹与成蟹混养的模式,现在河蟹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盘锦市作为“中国生态稻米之乡”“中国北方粮食城”和“中国河蟹第一市”,充分利用国家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基地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优势,创造性地实施“稻蟹共生”生产模式。

  不同于传统单一的水稻种植,“稻蟹共生”实现了土地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蟹田种稻”成为亩产千斤稻,亩收千元钱的“双千”田,稻田养蟹总结为“用地不占地,用水不占水,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双收”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依托这种协同共生关系,这一模式实现了“水稻+水产=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即“1+1=5”,还作为首推稻田渔业模式在全国推广。

  这一生态模式已在盘锦市实践发展了30多年,从“稻田养蟹”到“蟹田种稻”的理念转变,从“大养蟹”到“养大蟹”的技术升级,再到“蟹文化”的品牌塑造,盘锦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经过多年的发展,盘锦市稻蟹养殖模式不断丰富,实现了立体生态种养的有机结合,已经形成了稻田养殖扣蟹、扣蟹成蟹混养、成蟹养殖高产高效等多种特色鲜明、成熟稳定、易于推广的模式。

  如今,“稻田蟹”与“蟹田稻”已成为响当当的生态名片,不仅畅销全国,更漂洋过海走向国际市场。97万亩的稻田养蟹规模,背后是农户们的生计改善以及从苗种培育、生态养殖到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

  盘锦的“稻蟹共生”在守护粮食安全的同时,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当蟹苗在稻田间自在游弋,泛起的不仅是阵阵涟漪,更是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的新希望。这种“立体生态农业”模式正在全国20余个省市落地生根,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盘锦方案”。

  在辽河岸畔的广袤沃野上,盘锦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徐徐铺展。曾经,人们依循四季更迭辛勤耕耘。如今,这片土地开启了从“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从“经验种养”到“智慧农业”、从“单一链条”到“多链并进”的非凡征程。(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王官波)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