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西部陆海新通道食品加工研讨会举办 重庆为何成为产业协同关键节点?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5-07-17 字号: 收藏文章

  日前,以“奔向2035·加工未来为主题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融合创新研讨会在重庆举行。这场由重庆市农业农村委指导、市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联盟牵头主办的行业盛会,吸引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12个省(区、市)的200余位科研专家、企业代表等参会。研讨会围绕科技引领·加工升级”“智能加工·奔向未来”“实战转型·加工标杆三大板块展开,而重庆在会上展现的资源整合能力与枢纽价值,恰好揭示了其成为西部食品加工产业协同发展关键节点的深层逻辑。

  首先,重庆坐享地理与政策双重定位。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13+2”省际协商合作机制明确的运营组织中心,重庆的区位优势不可替代:长江黄金水道与铁路、公路网络在此交汇,形成铁公水空立体交通体系;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自贸试验区等政策红利叠加,使其成为西部唯一兼具陆港、空港、保税区等全要素开放平台的城市。

  政策层面,《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明确要求重庆“发挥枢纽作用,加强通道运营组织”。此次研讨会由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牵头举办,本质上是将政策优势转化为产业协同动能——通过政府搭台,吸引西部12省(区、市)的企业、科研机构携带资源入渝对接,形成政策引力+地理聚力的双重效应。例如,重庆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北向综合物流枢纽建设,2024年合川进出口总值突破30亿元,增长31%,物流网络覆盖东盟核心市场。

  其次,重庆以产业为基础,培育了资源整合能力。重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的规模与技术储备,为其成为关键节点提供了坚实基础。数据显示,今年1—5月重庆规模以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产值同比增长7.4%,已培育410家专精特新企业,形成从原料种植到终端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这种产业生态,使其具备吸附西部各地特色农产品加工需求的能力。

  以研讨会现场为例:四川红原的牦牛肉加工企业寻求智能化升级,其需求与重庆德庄的数字化技术储备形成精准匹配;云南咖啡加工企业的烘焙技术瓶颈,可对接重庆市农科院的热加工研究团队。重庆如同“产业资源转换器”,将分散在西部各地的技术需求与自身研发能力进行系统整合,2024年以来已推动18项技术成果在川、贵、滇等地转化。

  再次,重庆构建创新平台,提升了要素集散功能。重庆市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的“专家资源库、技术需求库、装备资源库、科技成果库”,实质是打造了西部食品加工产业的“要素集散中心”。该联盟吸纳西部11省(区、市)207名专家,建立跨区域技术服务网络,形成重庆集聚资源+西部共享应用的模式。

  这种平台效应在标准制定中尤为显著。研讨会发布的9项团体标准,如《农产品加工企业数字化车间建设规范》,制定时即统筹考虑广西蔗糖、青海乳制品等不同区域产业需求,发布后直接在8个省级园区推广。重庆通过平台化运作,将本地标准转化为区域协同标准,打破省际产业壁垒。例如,重庆德庄的火锅底料生产线通过标准互认,产品出口通关时间缩短40%

  最后,双向开放将重庆打造成国际对接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核心价值在于连接“西部腹地”与“东盟市场”,而重庆正是这一连接的战略支点。研讨会上,重庆市农业农村委负责人明确表示,重庆将依托通道战略优势,聚焦农产品精深加工、智能装备、绿色保鲜等领域深化与东盟的产学研合作,并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构建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

  事实上,重庆与东盟的产业协作已有扎实基础:潼南柠檬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冷链专列72小时直达马来西亚巴生港,今年一季度出口量达6200吨,创汇8100万元,同比增长18.3%;合川午餐肉罐头通过通道首次出口新加坡,实现一企过审、全市共享的资质突破;涪陵榨菜依托全球泡榨菜出口平台,产品远销80余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出口额达1.6亿元。这些案例在研讨会现场作为通道+产业协同发展的典型被重点展示,印证了重庆作为西部农产品加工产业对接东盟市场的枢纽作用。(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