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罕见旱情下全省夏粮产量仍保持总体稳定 科技加持,江苏农业抗灾有道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5-07-15 字号: 收藏文章

  7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年全国夏粮数据。今年,江苏全省夏粮播种面积稳中略增,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小幅下降,全省整体上保持稳产。具体来看,全省夏粮播种面积3746.4万亩,较上年增加8.2万亩,持平略增;总产量1421.3万吨、单位面积产量379.4公斤/亩,分别较历史最高的上年下降0.6%和0.9%。

  今年夏粮生产期间,全省出现大范围历史罕见旱情,多地夏粮生长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江苏如何克服重大灾害性天气影响,交出来之不易的夏粮答卷?

  全力抗旱补水,科学防灾减灾

  今年小麦灌浆阶段,泰州市姜堰区降水持续偏少,在财政资金的支持下,张甸镇种粮大户王磊用上了新设备——自动喷灌机。智能喷枪快速旋转,将一串串细密的水雾均匀喷洒到麦苗上,在田间地头制造“局部降雨”,滋养小麦。

  “我们全力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和防灾减灾措施落实,积极克服去年秋播田间湿烂等不利影响,想方设法保证播种面积稳中有增。开春后全力落实小麦促弱转壮关键措施,推动苗情转化升级好于预期。”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宗文昊告诉记者,针对部分地区发生的严重干旱情况,农业农村部门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强化因地因苗分类指导,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引水调水、人工增雨,实施喷浇灌等科学抗旱补水作业,在全省实施全面增施叶面肥等措施,加上单产提升关键技术的落实,有力对冲不利天气带来的影响,实现了夏粮及小麦、油菜产量形势总体稳定。

  “三夏”期间,省农业农村厅指导各地细化完善农机应急抢收抢烘抢种工作预案,组建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796支,储备农机应急作业机手队伍,提前落实应急作业服务队“人+机”名单,组织开展积水抢排、过湿地块抢收、农机应急改装等实操演练,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赢。省农业农村厅安排厅负责同志带队的13个指导组和32名挂县处级干部,下沉一线服务指导抢收抢烘夏粮、种足种好秋粮、加强防灾减灾,帮助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

  针对降雨偏少的不利形势,省水利厅全力实施调水、蓄水、保水,加强计划用水和用水管理,保障夏栽用水。根据用水需求和夏栽进度,滚动做好供需平衡分析,分段制定并下达用水计划。统筹江淮水源,沿江闸泵全力引水,今年以来,累计引江水204亿立方米。江水北调、江水东引、南水北调三大调水系统持续运行,累计翻水120亿立方米。水利部门还充分利用梅雨期雨洪资源,增蓄湖库水量,并按月下达用水计划,严格口门分水,加强执行监督。

  用上“智慧大脑”,种田高效省事

  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我省将传统的依靠经验判断的灌溉作业转变为“智慧决策”。在南京市六合区新禹河灌区,新建成的数字孪生平台成为科学灌溉的“智慧大脑”。该平台不仅能实时、精准地监测灌区内每一处灌溉设施的运行状况,还能广泛收集气象数据、遥感信息等海量信息。通过综合分析,平台能够根据作物需水曲线智能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水计划,实现精准配水。在旱情期间,灌区通过实时监测作物需水情况,及时调整灌溉方案,亩均灌溉用水量下降了10%,有效保障16万亩农田的春灌、夏灌需求,让农作物在干旱时期也能“喝饱水”。

  夏粮遇灾稳产,离不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监测温度、了解墒情、开关泵阀……南京市浦口区汤泉农场的种植户通过手机一屏掌控。汤泉农场农业技术员徐鸿飞介绍,农场专门辟出1200亩的“数字大田”打造“无人化农场”,所用的植保机、收割机等传统机器均安装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行进速度控制器等装置,已实现稻麦耕种管收等关键环节无人化自主作业,提高农机作业效率50%以上,节约水、肥、药10%—15%。

  机械化成为“三夏”主基调。夏收期间,全省小麦机收投入12万台收割机,日最多作业收割机4.2万台。各地免费办理农机跨区作业证3.4万张、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153张,减免高速通行费600余万元。设立469个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服务机手超1万人次。设立600座农机专供加油站,发放“三优一免”加油卡16.2万张。

  有了“高标准”,抗灾底气足

  高标准农田增强了农业生产防灾减灾能力,实现了“大灾少减产、小灾能稳产、无灾多增产”。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杜永林介绍,各地以提升粮食产能为导向,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和利用,去年投入89亿元资金建成的298万亩高标准农田全部投入使用,至此,全省永久基本农田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401万亩,占比达82%。

  各地利用冬春有利时机,全力推进沟渠疏浚、田地平整、泵站建设、渠道修筑,建成的灌溉设施全面投入使用,在遭遇严重旱情的夏粮生产关键季节,切实发挥“旱能灌”的优势,通过应急补灌浇上了“救命水”,缓解了旱情对小麦等夏粮生产的不利影响。

  为提升耕地地力水平,去年以来,省财政安排5.85亿元,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按每亩每年750元的标准,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三年行动,以推广秸秆深翻还田、绿色种养循环、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加快提升耕地地力水平。安排3.9亿元支持开展盐碱耕地改良。同时加强补充耕地质量验收,确保补充的耕地能够种粮。这些都为夏粮种足种满、提高单产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秋粮占全省全年粮食产量的六成以上,是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的关键。当前正是秋粮生长发育、奠定产量形成关键期,锚定全年粮油生产目标,我省组织开展“抓田管提单产抗灾夺秋粮丰收百日攻坚行动”,接续推进秋粮生产管理,夯实秋粮丰产丰收基础。据全省农情调度,预计全省秋粮播种面积4480多万亩、同比增近7万亩,水稻适期播栽比例超过97%。(新华日报记者 吴琼)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