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初秋的顺义,北小营镇前鲁各庄村200亩绿油油的稻田进入抽穗期,稻香四溢,景致如画!前鲁各庄村历史悠久,是张堪水稻种植文化的发源地,是顺义区最具特色、最有文化底蕴的优质水稻基地。
在前鲁各庄村的稻田里,水稻与鸭子是和谐共生的,稻田里的杂草害虫是鸭子的食物,而稻田鸭的粪便能满足稻田生长的营养需求。
1900多年前的东汉,渔阳太守张堪将南方的优质水稻品种移植到这里,开创了我国北方种植水稻的先河。前鲁各庄村的气候和土壤为水稻种植提供了基础环境。穿村而过的箭杆河不仅为村民提供了生活与农业用水,还在无形中塑造了前鲁各庄村的土壤环境。清朝时期,这里的“三伸腰”稻米因粒粒饱满,晶莹剔透,口感软糯而成为朝廷贡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仍然远近闻名。
什么是“三伸腰”?
所谓“三伸腰稻米”,即用这种稻米做饭,无论蒸吃或煮食,第一顿有剩余,可再次蒸煮,至第三次,米粒伸展基本如初,故而得名——三伸腰。
《后汉书?张堪传》记载,“张堪为渔阳太守,有惠政,开治稻田八千余顷,教民种作,百姓以致殷富。童谣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张堪教民致富,慰抚官民,不仅为这里的百姓带来了安定殷实的生活,更成为务实廉政的为官典范。“秋毫无私”、“乐不可支”等成语故事正是来自于张堪。
稻花香里说丰年,闻着稻香,定格美丽瞬间、细品农耕历史,让我们期待着丰收时节这里的一片金色海洋。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