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8月27日,重庆市忠县花桥镇石鼓村水稻测产现场传来喜讯,经专家组严格实收测产,由西南大学和忠县农业科技推广中心联合实施的“稻油轮作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基地,水稻平均亩产达757.67公斤,较传统种植模式增产18.4%,这标志着重庆在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及复合种植模式探索中迈出关键一步。
当天,来自市农科院、市农技总站的专家组成员,严格按照规范流程,随机选2块示范田和1块对照田,进行实收测产,结果显示示范田平均亩产757.67公斤,对照田亩产639.90公斤,示范田增产18.4%,亩均增收约300元。
“该项目集成‘良种+良法+良机’技术,选用‘C两优丝苗’杂交稻,配套合理密植、肥水科学运筹、全程机械化及绿色防控,形成‘水稻-油菜’轮作体系。”忠县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冉元龙介绍说,示范片的成功源于“粮经协同”模式的深度实践。项目通过“水稻+油菜”轮作,充分利用冬闲田资源,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发展油菜籽等经济作物,实现“一地双收”。
粮经协同生产成效显著,据测算,该模式较单一种植水稻亩均增收1200元以上,土地利用率提升30%,有效平衡了耕地保护与农民增收的矛盾。
项目负责人、西南大学副教授崔翠介绍,下一步,团队将引入自主选育的短生育期油菜品种“渝油342”,缓解水稻移栽与油菜收获的茬口衔接矛盾,扩大稻油轮作种植面积。通过“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形成覆盖播种、管理、收获的全链条技术标准,为同类型区域提供可复制的高产高效栽培方案,助力粮食增产、农户增收。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稻油轮作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项目成果,有力验证了技术集成的科学性,为丘陵山区粮油增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接下来,重庆将从三方面强化粮油生产支持。
在技术推广上,以“水稻-油菜轮作”技术为核心,2026年前在全市稻油轮作区推广50万亩,带动亩均增产15%以上;装备升级方面,加大植保无人机、智能灌溉系统等补贴力度,推动丘陵山区农机装备迭代;产业融合方面,探索“水稻+油菜籽”订单农业模式,链接加工企业与种植主体,提升产业附加值。(第1眼TV-华龙网首席记者 冯珊)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