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7月15日,位于河源市东源县柳城镇下坝村万绿智慧无人农场的农田里,多台无人驾驶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抢收早稻,标志着当地夏粮收割全面展开。据当地农业农村部门预测,今年万绿智慧无人农场水稻亩产达600公斤,迎来又一个丰收年。
在下坝村的田间,一台无人驾驶收割机正沿着预设路线匀速推进,锋利的割台将沉甸甸的稻穗整齐卷入,脱粒、秸秆粉碎等工序一气呵成。记者留意到,驾驶舱内空无一人,唯有智能终端闪烁的数据提示着作业进度。
据农场相关负责人王键宽介绍,无人驾驶收割机依托北斗导航与多光谱传感器,精准识别田块边界与作物密度,有效控制收割损失率,提高水稻收割效率。远处,技术员通过手机App实时监控亩产数据和机械状态。轰鸣声中,饱满的稻谷通过自动卸粮装置倾泻入车。
据了解,万绿智慧无人农场是广东省规模最大的高科技农业示范基地,由东源县政府主导,广东万绿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教授罗锡文及其团队联合开发建设,农场集成物联网、北斗导航、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水稻“耕、种、管、收”全流程无人化作业。
目前,该农场是广东省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水稻无人农场,农场面积辐射周边超过1万亩,其中1500亩为无人化核心区,配备无人驾驶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等智能农机,通过云端远程操控,效率较人工提升50倍以上。
收割现场,罗锡文带着团队走进田间地头,仔细察看今年水稻长势,与团队成员交流种植技术。据悉,国家统计局2024年年底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稻谷单产7154.7公斤每公顷(477.0公斤每亩)。而由上坝村、下坝村组成的无人农场,团队进驻开展种植后,连续四年水稻单产均超过500公斤每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2024年该无人农场平均亩产达587.5公斤,较普通水稻增产11%,人工成本降低30%。此外,通过实时监测土壤、气象及病虫害情况的方式,以及优化无人机巡田管理,配套电气化烘干、冷链仓储等设施,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并托管周边3万亩农田,带动村集体年收入超200万元,目前已成为“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的科技标杆。
东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何思明介绍,该农场集制种、育秧、烘干、加工为一体,种植了多种水稻品种,是东源县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主要产区,在“无人农场”和“水稻芯片”的“双核驱动”下,农场实现年产水稻超4000吨、制种超500吨,带动全县育种制种面积扩大至5000亩,华航香银针种子在河源市20余个乡镇全面推广种植。(羊城晚报记者 吴奕镇 魏琴 通讯员 陈殷 陈振敏)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