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谷雨前夕,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掀起春耕生产热潮。“我家500亩早稻种植全程机械化作业,成本直降80%。”港中坪村种粮大户戴宏感叹:“现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生活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
常德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为引领,稳定粮食生产、发展乡村产业、夯实基层治理,一批“桃花源里和美湘村”,正焕发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气象。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连续21年全省第一
走进港中坪村,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里,十几台旋耕机正在作业。
“港中坪村位于谢家铺镇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核心区,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标准化种植基地。”常德市驻鼎城区谢家铺镇乡村振兴建设片指导组副组长赵清林介绍,3年来,示范片区水稻生产统一优良品种、机插机抛、机械深施肥、绿色防控、物化技术,利用田埂种植大豆、冬闲田种植绿肥,推动粮食生产稳面积、增单产、提效益。2024年,示范片区1.1万多亩双季稻喜获丰收,亩产达1203.7公斤,同比增长4.46%。
澧县城头山镇在乡村振兴建设片指导组的指导下,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城头山镇与湖南锦绣千村合作社、湖南洞庭春米业有限公司合作,推广优质稻订单农业,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做好优质水稻的精深加工,水稻种植增产增效。
常德近年来建设高标准农田296.9万亩,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生态好、抗灾害,实现粮食产量提高、大户耕种方便、农民流转稳赚、集体经济增收的多赢效果。
“常德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连续21年居湖南省第一。”常德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蒋颖群介绍,今年将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高效打造省级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计划落实粮食面积和产量不低于883万亩、380万吨。
以产业旺促乡村兴
——新增农民合作社177家、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6家
连日来,汉寿县沧港镇友谊桥村华甲产业园甲鱼养殖基地,精品甲鱼持续发货。“每天直发长沙、广州等地。”公司负责人杨常林告诉记者。
“华甲产业园甲鱼养殖基地年产生态甲鱼500吨、有机甲鱼200吨,年产值近5000万元。”汉寿县沧港镇建设片指导组组长沈绪国介绍,该示范片以华甲产业园为龙头,不断推广标准化甲鱼养殖基地、标准化甲鱼养殖模式,与400余户甲鱼养殖农户合作,养殖高品质甲鱼近5万亩。
走进常德市武陵区芦荻山乡食用菌产业基地,秀珍菇长势喜人。去年,芦荻山乡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全乡参与食用菌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从业人员达2380人,“小菌菇”成长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津市市新洲镇乡村振兴建设片在指导组的帮助下,因地制宜推进农旅、文旅融合发展,走出产业兴旺、群众增收的新路子。该建设片重点村大关山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2022年,常德派出14个乡村振兴建设片指导组指导当地种养大户、群众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粮油、茶叶、果蔬等优势特色产业和休闲旅游业,以产业旺促乡村兴。”常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吴独介绍,目前,常德成功创建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的武陵区芦荻山乡等5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新增农民合作社177家、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6家。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14个建设片共有73个村(社区),美丽乡村建成率达98.6%
桃源县架桥镇中心小学,一栋全新的教学楼已竣工,9月将投入使用。
“推进乡村振兴,要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常德市驻桃源县架桥镇建设片指导组组长车立平介绍,2024年初,指导组走访发现,该镇中心小学的教学楼年久失修。为此,指导组协调市县两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现场调研,争取到项目资金320万元,修建新的教学楼。
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18个乡村(社区)均建成区级以上美丽乡村。该区挖掘、整理、转化农村资源,乡村的池塘、小溪、古宅等成为旅游产品。以示范片为主阵地,通过举办风筝节、荷花节、龙虾节等活动,打造牛屎湖观鸟、彭家洲赏花等26个精品乡村游项目。
为塑造美丽乡村新面貌,常德深入推动垃圾分类,基本建成“户投放、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五级设施建设和服务体系。目前,全市147个乡镇、1888个村配备乡镇垃圾中转站208座,农村生活垃圾得到处理和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的行政村比例达100%。
常德市驻村办主任王海波介绍,3年来,14个乡村振兴建设片指导组指导当地村(社区)培育涵养文明乡风,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全市2263个村实现村规民约全覆盖,14个建设片共有73个村(社区),美丽乡村建成率达98.6%。(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杰 通讯员 王波 孙芳)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