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云南西双版纳探索“繁育+回归”模式 加强傣医药保护与利用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4-09-10 字号: 收藏文章

  近年来,云南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纳板河管理局)依托傣医药种质资源保存、利用及社区减贫示范项目,积极探索“繁育+回归”模式,持续加强傣医药保护与科普宣传教育,推动傣医药推广和利用。

  走进纳板河保护区资源植物繁育圃,可以看到成片的紫色姜、滇南风吹楠、茴香砂仁等植物青枝交错、郁郁葱葱,竹节黄、大驳骨、羊耳菊等新苗初长,生机勃勃。繁育圃占地面积28.85亩,承担着种质资源筛选、驯化扩繁、种子种苗繁育保存等重任。

  茴香砂仁,姜科茴香砂仁属植物,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也是云南特有珍稀濒危物种,傣族群众以其根茎入药,有通气消胀、健胃的功效。2022年,纳板河管理局选择茴香砂仁进行繁育试验,至2024年成功繁育出1万余株,并于2024年6月5日组织干部职工野外回归种植800余株。待种植技术成熟后,纳板河管理局将无偿提供苗木给保护区居民自愿种植于橡胶林,实现橡胶林套种,以此增加保护区居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西南猫尾木,紫葳科猫尾木属植物,其叶可以入药,有清热解毒、退热的功效。在近几年的走访工作中,纳板河管理局工作人员发现社区村寨周边生长着西南猫尾木,村民采其花食用。经采种、育苗、抚育管理、练苗后,纳板河管理局于2024年6月19日无偿赠予勐海县勐宋乡糯有村桔子地、泡果地和贺南3个帮扶村寨180余株西南猫尾木苗木,并组织技术人员讲解种植西南猫尾木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指导村民一起将西南猫尾木种植在村寨道路两旁、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纳板河管理局还从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引种对叶豆、三台红花、夜花、假黄皮等10多种苗木百余株,经工作人员精心管理,成活率达90%以上,在繁育圃中茁壮成长。截至目前,纳板河管理局已引种傣医药植物200多种,待熟练繁育、培植和扩繁后,将开展特色傣医药植物示范及推广,分别在橡胶林和自然林下进行人工种植。

  傣医药的保护和推广,不仅要靠繁育和回归种植,还要挖掘傣药的多种用途。为此,纳板河管理局在相关项目的支持下,扎实开展植物资源利用调查,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交流、野外调查等方式,深入探究傣医药的可持续利用与传承发展,增强公众对傣医药的认识理解,推动傣医药的保护和利用。此外,纳板河管理局还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推动纳板河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研究。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