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津沽春晖动 耕耘振兴忙——天津市农业系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4-02-23 字号: 收藏文章

  正月里,天津的农田尚未完全苏醒,田边已经一片繁忙。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蔬菜大棚中,育苗、翻地、检修棚室,特种果蔬开始播种;武清区黄花店镇地区,开始播种"津强"系列春小麦,确保6月再度迎接粮食丰收;宝坻区林亭口镇的农田边,蒜种分瓣机全力开动,宝坻"三辣"之一的六瓣红大蒜即将下地播种;特色蔬菜、设施农业、年俗农旅,这个春天,天津的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农广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们早早行动,步入耕耘。

  殷殷嘱托,兼程而进。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调研,为全市上下带来无比的温暖与鼓舞。"天津以加快推动灾后恢复重建为契机,2023年高质量完成了50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推动受灾区域规划重建种植设施1000亩以上,完成5282.1亩池塘清淤改造任务;持续提升多品种联动调控、储备调节和应急保障水平。"天津农业农村委党委书记、主任金汇江表示,天津农业系统主动进位,勇于担当,聚焦"稳、协、融、文、治"五个字下功夫、见成效,用"四个善作善成"之为,服务全市发展之进。

  提升综合生产力聚力"协"同协作

  对于都市农业,稳面积、增单产是必答题。天津市聚焦武清、宝坻、蓟州3个农业大区实施粮食作物单产提升行动,带动主要粮食作物玉米、水稻、小麦单产稳步提高,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50万亩以上。"‘津强’系列春小麦等‘天津粮’,为灾后粮食产量的稳定提供了天津答案。"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所长王胜军解释,"津强"系列品种小麦有着生育期短、抗病性强、优质高产等特性,能够有效"以春补冬"追回产量,"以种适地"在灾后恢复生产中,在静海区台头镇、武清区黄花店镇等地区都有广泛种植。

  与此同时,天津将重点在全力稳产保供、积极防灾减灾、加强质量监管、加快品牌提质等方面。"去年,洪水让家里错过了沙窝萝卜的最佳种植期。今年我们将大量种植‘金星’‘七星’等优质品种的沙窝萝卜,持续擦亮这个地理标志农品品牌。"西青区第六埠村村民郝健自信地表示,凭借种植技术优势,家里的萝卜能够恢复到原有优质品质。"我们今年将恢复把农品直送社区销售,以及扩大‘市民小菜园’规模,让更多的都市消费者和孩子们感受乡村的魅力。"郝健爱人张凤文表示。

  跟农业大省比,天津耕地少,劳动力成本高,这就决定了必须走一条现代高效农业生产之路,瞄准市民餐桌需求,求量更求质。2023年,天津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75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250万吨以上。

  都市农业发展离不开所在"都市圈",天津聚焦"协"同协作,积极服务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天津充分发挥蔬菜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作用,聚焦黄瓜、花椰菜等优势作物提升全市蔬菜育种水平。深化产业协同,天津加大市场化机制,推动天津智能农业研究院竣工投入运营,新创建5个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累计已达到20个。"我们也进一步深化人才协同,建强用好市农科院武清创新基地,主动承接和吸纳北京科创人才和资源,加强科技创新协同和产业体系融合,加快打造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会客厅’。"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刘彤表示,天津围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扎实做好三地农业农村领域协同发展各项工作,特别是唱好京津农业"双城记"。

  城乡积极"融"合千村万落美好生活

  小站稻丰收景象成为市民争相"打卡"景观;钓蟹池主题化提升改造为"红楼梦"主题美食园;老旧废弃村房成为设计感民宿群,都市乡村的"存量"正一步步成为农文旅发展的增量。

  天津市积极服务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格局,立足"三农"工作实际,加快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不断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天津研究制定了《天津市推动农村"三增"改革工作方案》,围绕农民增收、农地增值、农业增效深化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完善就业创业促进、集体经济收益分配、联农带农利益联结等机制,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市经济同步增长;分类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承包地价值提升新机制,积极盘活利用村集体和个人闲置资源资产,为资金、人才、产业、技术等城市资源要素流入乡村畅通渠道。

  串珠成链,区域品牌不断擦亮,乡村产业融合走上新台阶。天津按照"集群带园区、园区联镇村、镇村串链条、链条聚主体"的发展思路,积极创建精品蔬菜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静海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滨海新区中塘镇蛋鸡、蓟州区马伸桥镇蓝莓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新培育水产、林果2个市级产业集群,武清鲜食玉米、蓟州山果2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宁河区七里海镇、滨海新区杨家泊镇、武清区陈咀镇、蓟州区桑梓镇、静海区王口镇5个市级农业产业强镇。

  农村好了,农民富了,成为吸引城市游客的"硬内核"。天津市全域农文旅产业发展投资服务平台作用,启动建设12个乡村旅游示范片区,加快发展民宿产业,围绕户外运动、亲子研学、民俗体验、红色文化、健康养生等不同主题和业态不断推出好产品,办好"乐享津郊365"系列活动,推动北辰区、津南区乡村美食街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依托村BA、村超、村马、运河骑行等群众性活动。去年全年,农旅活动带动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以上、实现综合收入80亿元以上。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