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绩溪着力打造“徽风皖韵”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4-01-26 字号: 收藏文章

  游龙川、品徽菜,采草莓、摘葡萄,徒步徽杭古道、驾游皖浙天路、体验“国学仁里”……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绩溪县紧盯“追赶江浙、争先江淮”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门心思抓到底、一鼓作气干到底,全力打造彰显“徽风皖韵”具有绩溪特色的休闲农业。 

  明确休闲农业发展重点 

  明确发展蓝图。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推进指导组,出台《绩溪县休闲农业发展规划(2022-2035)》《绩溪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建设实施方案》《绩溪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对休闲农庄、休闲乡村、休闲观光园区、农家乐等实行标准化管理。 

  强化目标任务。建设以“农业+”为核心的休闲农业五大版块,开发建设四条休闲农业旅游线路。其中华阳-家朋休闲农业二日游,纳入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以“夏纳凉”为主题的2023年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夏季)精品线路推介名单。绩溪徽菜文化旅游节和家朋油菜花文化旅游节获安徽省“十佳特色农业节庆活动”。 

  出台激励机制。出台《绩溪县关于进一步激励村(社区)干部创业担当作为的若干意见》《关于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争先创星”活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出台年度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考核任务清单,明确将休闲农业建设内容纳入对村级党组织的产业振兴考核指标,作为村级党组织“赛马”的重要内容。2023年,共评选表彰星级村(社区)党组织32个。 

  拓宽休闲农业发展空间 

  以“三变”改革成果,实现整形固基。推行“股份合作型”模式发展现代农业。鼓励引导各村通过盘活闲置集体资产,以存量资产租赁发包和资源入股经营发展休闲农业。2023年,全县村集体盘活农村土地、山场、水面等资源面积19825亩,建筑物面积79838平方米。村集体投入各类资金8045万元,村集体从“三变”改革获得收益超2700万元,推动农民变股东,促进休闲农业发展。 

  以宅基地改革,促进农旅融合。通过“农户+村集体+企业”等合作模式,长安镇梧川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农户手中统一流转闲置农房9户共1000多平方米,创办皖南黄高峰学习学院等,建成新四军教育基地,与大会山旅游开发公司合作运营,2023年实现经营性收入139.6万元。全县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5148平方米、闲置住宅266宗,带动1275户农民就业,村集体增收207万元,带动休闲农业发展。 

  以标准地改革,打造优势产业。2022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项目资金5400余万元,围绕粮油、生猪、黄牛等特色优势产业,打造集农业观光、生产加工、研学旅游、电子商务等多种元素融合的农业“标准地”项目9个,将农业生产用地、设施农用地、建设用地整体打包,促进农业观光产业发展。 

  推动休闲农业有效运营 

  打造“一县一特”亮点。围绕中国徽菜之乡、中国厨师之乡的特色优势,实施“徽商回归”工程,发展“一县一特”徽菜产业,打造“绩品”县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绩溪特色徽菜产业园,创成中国徽菜食材标准化示范基地,实现休闲农业特色食品有效供给。 

  探索整村运营模式。中国传统古村落仁里村创新“村集体+运营主体+农户”的合作模式,2023年投入资金1.65亿元,盘活12栋闲置古民居,打造游客驿站、徽菜体验馆、水乡乐园等项目,实现“闲房”变民宿、“闲村”变景区、“闲地”变园区,打响“徽山水韵国学仁里”农文旅整村经营品牌。 

  增强休闲农业发展动能 

  规范资金管理,用好金融杠杆。制定《绩溪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绩溪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担保贷款管理办法》《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制度,累计发放贷款3000余万元。 

  多元化投资基础设施。引入国有企业、社会资本投资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实施“兰花草”型交旅融合规划,计划投资5亿元以上,建设华阳至绩溪岭凹段S346荆白路美丽公路、岭北片区古村落保护联网路工程项目。投资2亿元实施登源河•徽州味道及登源河百里历史文化生态走廊综合建设项目,全面提升休闲农业各类基础设施条件。 

  加大小微企业资金支持。出台《关于金融支持农村闲置宅基地(住宅)盘活的实施意见》,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住宅)使用权流转登记及抵押贷款。扶持农业经营主体、旅游餐饮、民宿客栈、旅游客运等中小微企业发展,累计发放农业经营主体邮储贷款16户,共计2773万元。 

  目前,该县已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9个,其中五星级示范点2个;省级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中国美丽田园1个;现代农业科技园、休闲农庄、农事采摘园18家。2023年,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705万人次,休闲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20.92亿元。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