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轻简机械化“助攻”再生稻高产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3-09-19 字号: 收藏文章

  近日,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环峰镇再生稻轻简机械化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片,头季稻接受了专家现场考察和实割测产。示范片面积800亩,选用丰两优香1号品种,3月18日播种,4月22日机插。经专家实收测产,示范片平均产量719.6公斤/亩,较对照田块增产96.2公斤/亩,增幅15.4%,同时减少肥料10%以上,增产增效显著。

  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收获后稻桩的腋芽,经适当的肥水管理,使休眠芽萌发成苗,抽穗并适期成熟,再收获一季稻谷的种植制度。发展再生稻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粮食产能提升的重要举措。我国再生稻潜在适宜种植面积8000万亩,其中安徽潜在适宜种植面积为500万亩,再生稻产能提升的潜力大。然而,传统再生稻栽培管理复杂、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特别是头季机收碾压减产严重及丰产高效技术不配套等造成周年产能不高、米质差等问题突出,限制了再生稻产业化发展。

  “良种良法良技的叠加保障了再生稻的高产。”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安徽)稻作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吴文革介绍,今年全国再生稻推广面积约为1800万亩,应用新技术、新品种,可增加粮食产量18亿公斤。按照亩均节本增收500元估算,能为种植户增收90亿元。

  据悉,以吴主革主任为首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栽培团队联合国内优势技术团队围绕再生稻全程机械化丰产优质增效技术进行攻关与应用研究,明确了强再生水稻品种的丰产特征及筛选关键指标,筛选并推荐了适宜沿江地区的强再生、丰产优质品种,同时联合芜湖星火农业实用技术研究所选育出了早熟低位再生稻专用品种。通过“良种+良法+良机”的深度融合,建立了以“强再生品种+科学水管防陷耐压+窄轮低留桩机收抗碾压+优化肥水促生”为核心的“防碾压-保再生-促平衡”再生稻抗碾压高产栽培技术模式,有效攻克了再生稻机收碾压技术瓶颈;集成了再生稻全程机械化丰产高效生产技术规程,并成功示范应用,实现了两季亩产超吨粮、亩增千元的实绩。

  2023年,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团队以前期鉴选出的“强再生、丰产优质抗逆水稻品种”为核心,配套头季适期早播、保温育秧、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肥水耦合优化调控、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头季减损机收、再生季完熟收割等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示范了再生稻轻简机械化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并通过建立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带动区,加速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的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提质增效提供科技支撑。

  目前在安徽贵池、霍邱、桐城、含山及湾沚等地建立了再生稻轻简机械化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基地。示范推广的再生稻轻简机械化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2018-2021年多次被推介为安徽省农业优质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及农业主推技术。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