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巧解“寒旱”之难——甘肃省“厕所革命”观察之五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1-06-04 字号: 收藏文章

    庄浪县水洛镇崖王村,几乎所有村民家都安上了马桶。

    这个常年干旱缺水,没接入污水处理管网的小山沟,如何做到和楼房一样的“待遇”?
    “我们使用的是无水免冲生物智慧马桶,不需要下水管道,粪便和尿液自动分离,还能通过微生物菌转化成有机肥。关键还不臭。”崖王村不少村民称赞着新式旱厕。
    水,生命之源、生活之本,对于甘肃省干旱山区的农村群众来说,显得尤为珍贵。通到家门口的自来水,改变了吃水难的状况,但由于居住分散、地形结构复杂、建设成本高等因素,污水处理管网还没能普及。长期以来,“一个土坑两块板,三尺土墙围四边”,旱厕成为这种情况下唯一的选择。水倒是不需要,但刺鼻的臭味、乱飞的蚊虫,严重影响着农村人居环境。
    好在,一场厕所革命让这一切发生改观。为了解决“缺水”这一绕不开的难题,甘肃省通过推广防冻直通式、粪尿分集式、双坑交替式、双瓮漏斗改良式、传统旱厕改造式、无水免冲生态式6种卫生旱厕改建模式,巧解“无水”之难。结合节水防冻三格式、生活污水一体处理式、完整上下水道式、废弃沼气池改造式、“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式5种卫生水厕改建模式,探索“节水”之道。
    “干净无味,想让便池更干净,最多再用一瓢水冲冲四周。”临洮县太石镇站沟村村支书龚斌告诉记者,2019年,他家在改厕中带头示范,率先安装了防冻直通式卫生旱厕。粪污由蹲便器70厘米的管道直通地下的集便桶,不用的话就拿塞子塞住,防止返味。
    “村民一个电话,我就开车上门服务,帮他们直接抽空集便桶,然后再把粪污运到地头进行堆沤使用。”村文书李全录说,抽一次50元,一户一年抽两次就够了。
    采用类似方案的,还有灵台县。西屯镇柳家铺村,由于改造效果良好,已成为平凉不少乡镇的“取经地”。“2019年,多方对比下,我选择了‘双瓮漏斗式’旱厕,建造周期短,占地面积小。”柳家铺村村民冯武兴说。
    冯武兴所使用的这种旱厕,由漏斗形蹲便器、粪管和瓮池组成。粪便先由蹲便器到前瓮,发酵后由倾斜的粪管流入后瓮储存,农户可定期清理后用作农家肥。这种方式同样不用水,也没有难闻的气味。
    “化粪池和清水桶深埋于地下1.3米以下,避开冻土层。冲厕时清水用潜水泵抽上来,按需用量,实用又节水。”脚步来到沙漠边缘的民勤县,薛百镇上新村村民李秀珍介绍着她的“豪华”厕屋,蹲便器、洗手池、淋浴头等设施一应俱全。
    本就干旱少雨的地区,要完成这样一个厕屋,水从何处来?“我们通过农业高效节水技术,压减农业用水,每年可节水900万方。”民勤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张有为说,新改的厕所本就比较省水,目前已改厕的农户,全部用水量在21万方左右,只占农业节水量的很少的一部分。
    而回收的粪污又来“反哺”农业,“粪污由农户运过来后统一沉降处理,然后再和井水混合,用作大棚作物的水肥,每棚可节省一千多元的肥料成本。”民勤县西部农林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许尔财说。
    与节水问题相伴,防冻同样不可忽视。冬季持续的低温天气,容易导致便器结冰,管道和化粪池冻结。如何解决?
    上述地区在设计方案时,将这一问题充分考量。临洮县采用的防冻直通式,垂直的排污管道直接深入冻层以下的集便桶,加之桶身具有一定的防冻作用,冬天使用也完全不用担心;灵台县对水冲式厕所冬季冻管的,将供水管道与太阳能热水器管道连通,让冲水畅通;冬季最低温度低至-25°C的民勤,在蹲便器旁加装了电热带,防止厕具冻住。化粪池和清水桶深埋于地下1.3米以下,有效避开冻土层。
    新技术的应用,让关于“寒”与“旱”的制约因素迎刃而解。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改造的厕所中,节水型无害化厕所占44%,卫生旱厕占48%。截至去年底,全省农村卫生户用厕所达到162.7万座,普及率33.2%。
    下一步,甘肃省将继续坚持“宜水则水、宜旱则旱”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选型,让靠近城市管网的群众“用得好”,让干旱山区的群众“用得上”,力争在2025年实现卫生厕所覆盖率80%以上的目标。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