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像今天这样的天气,最低时只有零下8摄氏度,虽有阳光照射,但也不利于黄瓜的生长,要适时浇水和施肥。”1月15日,记者来到亳州市谯城区牛集镇张沃村洪良家庭农场,农业科技志愿者张洪良向前来取经的基层党员说,温度骤降后,一定要做好保温措施,及时摘瓜、疏瓜,减少养分消耗。
记者了解到,2020年以来,该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农业科技人员及志愿者,深入中药材、小麦、玉米、红薯等农作物田块及果蔬种植基地,察病虫害,看苗情长势,把课堂开到田间地头,开到设施大棚,为现代农业科技注入新活力。“以前村里人不懂种植技术,通过农业科技培训收获可大了。”张洪良向其他新型农民分享种植经验。有了科技支撑,张洪良在创业路上迈大步,他承包种植300多亩蔬菜,年收入100多万元。
谯城区农业科技特派员马文良介绍,牛集镇通过农业科技系列培训,一批懂技术、会种植、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快速成长起来,有的扩大了种植规模,有的创建起“家庭农场”“种植专业合作社”。他们抱团创业,正成为引领和辐射周边村民,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增收致富的“领头雁”。如蒋楼村富农家蔬菜种植合作社,目前已发展社员178户,初步形成“合作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种植、有机化产品”生产模式。该合作社负责人揣玉松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电话辅导与田头把脉等方式,让农民易学易懂,带动了周边镇村1000余户群众共同发展蔬菜种植产业。
“农民‘田间课堂’主要培养的是身边的农民,用学到的技术来带领身边的群众发展生产及销售,使农业由‘温饱型’向高质、高产、高效阶段发展。”牛集镇农综站站长张洪印说。“在蒋楼、张沃等村新型农民的带动下,我们村利用复垦出的土地,正在建设4个温室大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郭楼村党总支书记李古志向记者介绍。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