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80后”返乡青年的“菇菇经”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0-12-23 字号: 收藏文章

  隆冬时节,嵩山脚下的登封十分寒冷。这几天的明媚阳光让丁俊杰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要是再阴沉几天,香菇颜色变成黑褐色,那就直接影响香菇质量,老百姓的收入也就减少了。”

  1982年出生的丁俊杰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工作。2013年,在外打拼11年的他做出选择,回家乡登封市君召乡范堂村开始创业。

  “当时考虑到家乡比较贫困,就想利用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市场人脉,所以决定回到家乡,搞农副产品种植发展,带领村民一道致富。”带着满腔热情,丁俊杰准备流转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但他的想法当时并没有顺利实现。

  当时百姓对土地流转有疑虑,丁俊杰决定用实际行动来改变村民的想法。他先筹建了一个豆芽厂,安置村里的十几个村民在厂里打工。也正是这十几个人,在工作中改变了对流转土地的看法。丁俊杰顺利流转到100多亩土地。

  土地是流转了,但种什么?“这地方十年九旱,石厚土薄,选来选去,觉得发展食用菌比较适合当地。”丁俊杰找到农科院专家,对君召这个地方的气候条件进行了一次评估,得出的结论是适合种香菇。

  得知丁俊杰要种植香菇,村里顿时一片哗然:“这孩子念的啥‘咕咕经’(瞎倒腾)!”因为多年前乡亲们曾种植过香菇,但没有成功,现在提起种香菇大家仍心有余悸。

  “我自己先试种了8万棒,通过技术员的指导,效益确实不错。”丁俊杰介绍。香菇试种成功,一下子增强了大家的种植信心。“老百姓不怕种,关键是担心销售,而我正好对市场销售方面有一定的经验。”丁俊杰说,现在他的香菇已经发展到135个大棚80万棒左右,香菇种植基地辐射到两个乡镇5个种植基地,并且还成立公司,走公司+农户的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走进兴君农民创业园香菇种植基地,一排排大棚整齐排列,大棚里朵朵香菇煞是喜人。在分拣车间,村民们正在进行分拣。“在这里分拣香菇一天挣七八十块,比在家歇着强多了。”村民程根红干起活来很是用心。“现在俺们都不说俊杰念的是‘咕咕经’,他现在念的是让村民致富的‘菇菇经’。”村民李进生说。

  2018年,丁俊杰当选为范堂村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带领全村对人居环境进行整治,把曾经脏乱差的村庄改造成了如今干净整洁美丽的示范村。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