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双抢”正当时。据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业务调度显示,目前,我省早稻收割已近七成,不仅种植面积稳步增加,多地产量也创历史新高。
在江山市宣林家庭农场的稻田里,伴随收割机轰鸣声,收割、脱粒、装袋一气呵成。经专家组验收测算,今年该农场种植的“中组100”早稻最高亩产达850.85公斤、百亩方亩产838.84公斤,双破“浙江农业之最”纪录。“全靠农技专家全程指导,冬季翻耕培肥和田间管理精准到位,才有好收成。”农场负责人陈林嶓难掩激动。
宁波种业公园的早稻高产示范方同样表现亮眼。虽受前期“暴力梅”影响,但攻关田平均亩产仍达757.4公斤,最高亩产达772.5公斤,打破宁波市早稻亩产纪录。“种了38年水稻,头回见这么高的产量!”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联兴粮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卢方兴告诉记者,高产秘诀在于选用了由该市农科院自主选育的水稻高产品种“甬籼844”,应用叠盘暗出苗育秧、精确定量栽培等技术,通过科学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绿色防控,实现群体长势精准调控。“全市现有65个市级粮食高产示范方,接下来将持续推广高产示范方的技术和经验,不断引入新品种、新技术,让更多农户增产增收。”宁波市农技推广总站相关负责人表示。
机械化助力“三夏”生产高效推进。在金华市金东区塘雅镇的万亩良田里,8台收割机来回作业,稻秆被整齐切断,饱满谷粒通过卸粮筒源源不断地倒入运输车。“农时紧迫,机械化让收割进度快了不少。”基地负责人说。
“为保障粮食品质和颗粒归仓,我区构建了高效的产后处理链条,实现收割、烘干、储存无缝对接。”金东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还建成多个农事服务中心,配备全环节农机设备,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
据业务调度显示,截至7月22日,我省共投入各类农机具41783台(套),用于“双抢”。截至7月24日,全省已收割早稻141.74万亩,进度为66.6%;种植连作晚稻64.4万亩,育秧136万亩。“抢收抢种”正高效有序推进。(农村信息报记者 丁佳味)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