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广西农业农村厅:创新产业扶贫 斩除穷困之根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0-10-19 字号: 收藏文章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广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实施县级“5+2”、贫困村“3+1”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有效解决扶贫产业“弱、小、散”问题,打造了“县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扶贫主导产业,户有增收致富项目”的扶贫产业格局。

  在2016-2019年广西已脱贫的450万人中,有426万人通过产业帮扶实现增收脱贫,占脱贫人口的94.67%,远高于全国72%的平均水平。2018年,广西发展县级“5+2”、贫困村“3+1”特色产业的做法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之首。

  全国稻渔种养产业扶贫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批示肯定稻渔种养“广西三江模式”是全国丘陵山区扶贫产业的典型范例,要求总结推广。

  融安金桔依托“特色产业+电子商务”模式成为新晋“网红”,并在央视宣传推广,全年网络曝光量2.5亿人次,销售季金桔单品实现网上销售量4.6万吨,销售额12.43亿元。

  贺州市通过“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大力发展黑木耳产业,覆盖35个乡(镇)86个村(屯),带动965户贫困户种植、6128个贫困人口参与,户均收入超过6000元。

  柳州市螺蛳粉采取“全产业链”模式,用工业理念谋划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以网红思维促进柳州螺蛳粉畅销全球;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酸笋、豆角、稻米、毛木耳、螺蛳等原材料基地,带动贫困户4350户实现脱贫。

  百色市芒果采取“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贫困户”模式,累计已有6.8万户25.23万人通过种植芒果告别贫困。

  经过不断探索,我区总结出一套套产业扶贫经验。2019年,全区发展有县级“5+2”特色产业的贫困户占有发展能力贫困户的92.92%,发展特色产业(含县级“5+2”以外其他特色产业)的贫困户占有发展能力贫困户的96.94%,高于92%的全国平均水平。在2019年脱贫的33万户125万人中,通过产业帮扶措施实现增收脱贫有30.8万户118.1万人,占已脱贫户数和人数的93.33%、94.48%。

  大石山区是广西深度贫困地区集中的地方,打赢大石山区产业脱贫硬仗至关重要。目前,全区35个大石山区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9.81万户,发展“5+2”特色产业贫困户58.25万户,“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2.1%,发展“5+2”以外产业的贫困户3.22万户,产业覆盖率达97.21%。发放以奖代补资金30.05亿元,惠及56.37万贫困户。培育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337个,辐射带动13.51万户贫困户,建设特色产业基地1043个,辐射带动4.39万户贫困户。

  示范园区是现代农业的样板,也是助力脱贫的急先锋。我区54个贫困县创建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占全区总数的57%,带动人口约6万人,人均增收约3100元。创建国家级特优区5个,占全区总数的38.5%;自治区级特优区17个,占全区总数的56.7%。创建产业强镇9个,占全区总数的42.1%,带动贫困人口约3.7万人,人均增收约2900元。累计创建自治区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167个,占全区总数的49.3%,共带动贫困人口5.95万户,户均增收1890元。

  现在,贫困地区优势特色农产品正逐步成为广西优质农产品品牌的中坚力量。立足贫困地区生态、富硒、长寿等优势,广西大力推广农产品“三品一标”,聚力开发“广西好嘢”农业品牌。54个贫困县累计认定“三品一标”总数为807个,占全区1853个的43.55%。其中种植业有效期内的无公害农产品529个,绿色食品102个,有机农产品108个,农产品地理标志68个,分别占全区的43.22%、72%、39.27%和56.67%。全区评审认定的46个农产品“广西好嘢”区域公用品牌有17个属于贫困县品牌。其中,百色芒果、富川脐橙被评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横县茉莉花、钦州大蚝、昭平茶、富川脐橙等5个品牌跻身全国区域品牌百强,在西部地区排名第一。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