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通州于家务乡果村村民增收“一茬接一茬”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0-07-09 字号: 收藏文章

  “您忙着,我到棚里把黄瓜收了,眼瞅着就快拉秧了,赶明儿再种上西红柿和豆角,今年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果村60岁的村民蔡金剑在村口和街坊寒暄两句直奔蔬菜大棚。

  果村,位于于家务乡东南,被誉为京郊芹菜第一村,有四十多年的芹菜种植史。近年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村里还扩大了生产规模,村民专心种菜、村里负责销路,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下午两三点钟,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蔡金剑和春秋两季一样准时到蔬菜大棚里干活儿。“眼下,黄瓜还能再收两茬,棚里得天天盯着。”蔡金剑一边说着一边忙着采摘黄瓜,收获的笑意总是写在脸上。

  蔡金剑说,他家有3个蔬菜大棚,今年春天时收获了4万多斤芹菜,虽然受疫情影响销路受阻,但在区、乡、村三级协调帮助下,所有芹菜销售一空,一共卖了6万多块钱。

  “种菜能挣钱?搁在过去谁敢想!”种了半辈子菜的蔡金剑坦言,二十多年前,和他一样的许多村民主要靠种玉米、小麦为生,那时候没有大棚,只能种一些时令蔬菜,规模小、价值低,一年的收入也就几千块钱。

  “芹菜村”,不止于芹菜。

  蔡金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9月种上芹菜,来年3、4月份收获,几个月的空档期再种上黄瓜、西红柿和豆角,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拿今年来说,黄瓜和西红柿都是大丰收,卖了5万多块钱。”蔡金剑指着另一个刚下苗的西红柿大棚信心满满,这一棚肯定也差不了。

  念好“蔬菜经”,走上致富路。

  据果村党支部书记赵士生介绍,十几年前,根据本村农业生产现状,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对村内各块土地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土地调整,把散包农户的农田土地以补偿形式返租到村委会,离村远的、地薄的地块对外流转承包出去,离村近的土地则确定为蔬菜种植区域。而后再加大配套设施投入、改善生产条件,引导村民从低收入的粮田种植转向到高收入的蔬菜种植上来。

  “几年时间下来,全村大棚、小棚、露天菜地连成了片,也有利于管理和销售。”赵士生说,村民的收入多了,积极性自然就高了。如今,全村半数以上农户都种芹菜,年产量200多万斤,有各类大棚660多个,面积400多亩,2019年农户人均年收入达2.8万余元。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