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正值盛夏时节,贵阳市修文县大石布依族乡三合村近千亩精品果园内,大面积的苹果已试种成功,初步进入挂果期,诱人的果实缀满枝头。修文县人大代表刘永平正在果园中,指导产业工人为苹果套袋,为挂果过密的枝丫疏果。
近年来,修文县大石布依族乡三合村将养殖粪污变废为宝发展循环经济,短短两三年时间,就将昔日近千亩的石旮旯改造成了助农脱贫致富的精品果园。目前,果园已带动22名产业工人就近就业。
“我们为果树施肥、除草、剪枝、疏果、套袋,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每天能拿到100元工资。”三合村村民刘汉银说。
据悉,三合村石漠化严重,曾经是典型的产业空壳村。2012年,在外创业的刘永平为“反哺”家乡发展,毅然返乡,先后投资2000万元,建成年出栏8000头生猪的联江生态养殖场。在他的带动下,目前,三合村联江生态养殖场、村集体养殖场,再加上散户小规模养殖,全村生猪养殖规模已接近年出栏2万头。
发展过程中,为有效解决养殖场排污问题,刘永平牵头流转土地1000余亩,先后投资800万元,在养殖场周围建设精品果园,开启了循环经济模式。
“我们采取种养结合的模式,将养殖产生的粪污进行干湿分离,把干粪制作成有机肥,专门供果园施用。”刘永平说,“我们建了8000立方米的积粪池,用管道将清粪引到果园,灌溉果树。”
有了丰富的养分,昔日荒芜的石旮旯,如今已改造成900余亩苹果、梨子、猕猴桃等精品果园。今年,900余亩精品水果初步挂果,长势良好,果园内到处呈现出喜人的丰收景象。其中,苹果260亩,有维纳斯黄金苹果、红富士烟富8号两个品种。据估计,精品果园进入盛产期以后,每年的种植收入有望达到500万元以上。
目前,三合村养殖基地与精品果园已直接带动当地近百名低收入群众及贫困户实现就近就业。
“养殖场与精品果园两个版块长期固定的工人每边有22人,基本上都是以夫妻工为主。在养殖场上班的夫妻二人每年工资在8万元以上,在精品果园上班的工人工资基本维持在4500元一个月,零工100元一天。”刘永平说。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