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行业之声

玉米瘤黑粉及玉米黑穗病的发生趋势预报 分享到 来源:中国小麦网 作者:鲁传曦 发布:2019-11-29 字号: 收藏文章

根据目前我站各测报网点调查情况,结合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玉米瘤黑粉和玉米黑穗病的发生程度总体为中等偏轻发生,局部菌源量较大、连茬的玉米田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为8.5万亩左右。

[田间症状]:玉米瘤黑粉病,是常见的玉米病害之一,由玉米黑粉菌侵害所致。该病菌可侵染玉米幼苗、茎节、腋芽、雌穗、雄穗、叶片和根的幼嫩分生组织,形成形状、大小不同的瘤状物。病瘤初为白色,内部亦为白色,肉质多汁,迅速膨大后逐渐变黑,外膜破裂后散出大量黑粉。雄穗上部分小花受到侵染,则长出囊状或角状的小瘤,常数个病瘤挤在一起,穗轴上生病瘤后,引起穗轴屈折,呈各种畸形。

[发生特点]:玉米黑穗病属苗期侵入、系统侵染性病害,一般在穗期表现典型症状,主要为害雌穗和雄穗,一旦发病,往往全株无收成。受害严重的植株苗期可表现症状,分孽增多呈丛生型,植株明显矮化,节间缩短,叶色暗绿挺直。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雌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

[基本情况]:许多乡镇有时常将本病与玉米瘤黑粉混同一起,统称“乌米”和“灰包”,但两种病实际上是由不同病菌所产生的不同病害。因为近几年我市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有利于病原菌越冬;同时由于长期连作,加重了上述病害的发生和流行。2008年和2009年在我市的北部乡镇发生较为严重。

[防治方法]:

1、种植抗病品种:因地制宜、合理地选用当地抗病杂交良种。

2、消灭侵染源:及时消除田间内的病残体和菌源。玉米收获后,秸秆不要在地头堆放,尽快综合利用或堆肥腐熟或烧掉,以减少越冬菌源。

3、改进栽培措施:实行轮作换茬,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及时防治玉米螟等虫害,减少伤口。此外,在病瘤成熟破裂前及时摘除销毁,减少病原菌的田间传播危害。

4、药剂防治:药剂拌种是防治黑穗病和瘤黑粉的有效措施。具体方法为5公斤玉米种子选用2%立克秀可湿性粉剂10克或用25%粉锈宁、羟锈宁按照0.3%剂量拌种,也可用5%的拌种双10克拌5公斤玉米种子播种。防治效果不错;注意病害严重地区可适当增加药量,要求做到种子不拌种不播种。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