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近年来,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充分利用区域、气候和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鲜食玉米、食用菌、淡水养殖等特色产业,通过建设标准化基地、提升产品品质,不断将资源禀赋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伴随着消费升级,鲜食玉米以其独特口感和丰富营养迅速走俏市场。辉南县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鲜食玉米产业。杉松岗镇安山堡村构建了“党组织+经销商+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整合各方资源,带动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共同发展。朝阳镇新胜村则紧扣“鲜”字打造核心竞争力,构建起“种植-采收-加工-销售”一体化全产业链,实现快速供应,抢占市场先机。同时,县商务部门与乡村组织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借助电商平台和农超对接等多元销售渠道,将辉南鲜食玉米销往全国各地,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
立足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辉南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为农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径。在朝阳镇马家岭村棚膜基地,一朵朵褐色的羊肚菌宛如撑开的小伞错落有致,长势喜人。马家岭村棚膜基地共有3栋羊肚菌大棚,每栋产量可达250公斤。羊肚菌营养丰富、口感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当前市场价约每公斤100元,发展前景广阔。朝阳镇还计划引入赤松茸等特色品类,以点带面,带动全域及周边村镇共同发展,让更多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丰富的水利资源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全县河川流域面积达2138平方公里,水库塘坝星罗棋布,为淡水养殖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小椅山村澳蓝湾水产养殖基地,工人们正忙碌地为虾塘测温、加氧,精心培育从南方引进的优质虾苗。通过精准调控水质水温、科学投喂与管理,鱼类养殖密度显著提高。循环水养殖系统的运用,既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又最大限度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全年不间断的生产模式有效突破了季节限制。
此外,楼街朝鲜族乡推广的稻虾、稻蟹综合种养模式也成效显著。全乡共开展67公顷的稻虾、稻蟹综合养殖,虾和蟹的排泄物为水稻生长提供养分,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产出的农产品绿色健康,真正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当前,鲜食玉米、食用菌、淡水养殖等特色产业正在辉南大地上蓬勃发展,逐渐成为一张张闪亮的“金色名片”。未来,辉南县将继续深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通化日报记者 邓乐)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