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从田间到车间的丰收“接力”——山东夏季农业生产见闻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5-06-20 字号: 收藏文章

  近日,记者在齐鲁大地农业生产及加工一线看到,智能化农机在金色麦田里穿梭收粮,农业技术人员在实验室里“雕琢”未来粮仓,全自动化生产线将原粮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从田间到车间的丰收“接力”,构筑起山东农业万亿元产值背后的价值跃升链条。

  麦浪翻滚,机声隆隆。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程屯镇的麦田里,21岁的农机手徐常明正驾驶着崭新的雷沃谷神收割机作业。金黄的麦穗被整齐卷入机器,饱满的麦粒通过输送管道源源不断装入运粮车。徐常明说:“收割技术日新月异,现在收得又快又干净!”

  新型智慧农机正成为粮食节损的利器。在菏泽市定陶区,今年新购置的40余台新型智能小麦联合收割机搭载高精度传感器与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实时监测作物密度、成熟度和地形起伏,自动调整收割速度和脱粒力度,实现精准作业。“得益于此,定陶区机收损失率已降至0.53%,较传统方式降低了0.28个百分点。”定陶区农业机械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希锋说。

  在济南市商河县张兰香耕种的农田里,种肥同播机正在高效作业。“现在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不仅省时省力,还能有效改良土壤,提高了粮食单产和总产。”张兰香说。

  田间地头的高效,背后是农业技术的持续创新。在临沂市临沭县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董事长李玉晓向记者展示公司新研发的生物基包膜缓控释肥。“针对传统包膜控释肥膜材资源不可再生、土壤降解难度大等问题,金正大近年来已成功研发利用绿色生物基材料替代石化类膜材的控释肥新技术,既环保又提升地力。”李玉晓说。

  丰收的粮食从田间直奔车间。在临沂市兰陵县,记者看到满载新麦的运输车在兰陵县宝丰坊面业有限公司的厂区门口排起长龙,车间内多台机器正满负荷生产。公司工作人员姜肇军说:“我们与周边多个种植合作社签订协议,可以实现从田间到车间的无缝对接。”

  为保障农业加工企业“三夏”期间全力生产,国网兰陵县供电公司加大对相关企业供电设备、输电线路的巡视检查频次,确保电力可靠供应。同时,通过向企业推荐分时电价策略,引导企业错峰生产。“在供电公司的建议下,我们调整了一部分产能到低谷时段,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姜肇军说。

  从机械收割到科学种植再到精深加工,这场贯通农业生产全链条的丰收“接力”,正不断夯实山东粮食安全及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新华网记者 刘铮)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