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过后,气温逐渐下降,寒潮来袭。天津市北辰区果园新村街道辰兴社区卫生站的家庭医生刘弘泉放心不下社区里的签约老人,特别是那些行动不便、长期卧床在家的老人。连日来,刘弘泉入户问诊,把贴心服务送到老人的床边。
从身边到床边,养老服务走进了“最后一米”。今年以来,果园新村街道围绕“辰兴十干·五解五促”主题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积极践行“五到边”服务理念,把优质服务送到群众“手边、身边、床边、门边、周边”,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把顺民意、暖民心、惠民生的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
党建引领
破解难题聚合力
“以前上下楼腿疼不方便,我真不愿意下楼。现在电梯直接到家,下楼买菜方便多了,还能跟邻居们聊天,生活便利了,心情真是越来越好!”走近霞光里社区晨辉里小区2号楼,一部崭新的电梯格外显眼。谈起这部新电梯,居民秦宝安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而在一年前,“下楼难”的问题让她困扰不已。
晨辉里小区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共有两栋楼、6个单元,7层到顶,由于小区没有电梯,居民上下楼极为不便。“加装电梯”的呼声日益高涨,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环节多、周期长,面临着资金分摊、施工质量、居民矛盾等一系列问题。推动基层治理难点堵点同题共答,街道社区发挥着牵头协调的作用。
“充分发挥联席会作用,我们邀请施工方和相关部门入户宣讲政策,让居民对加装电梯的程序更加了解,从而打消顾虑。红色网格中的老党员们更是带头做工作,把邻里间的关系凝聚得更紧密。”霞光里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朱宝伟说。
2号楼位置特殊,加装电梯关系到电动车棚位置,还涉及燃气管道的拆改。为此,街道建立了由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为组长的加装电梯工作专班,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制定最优的施工方案,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
一方面跟进加梯进展,一方面给居民做好项目解释、消除居民的疑虑,还要针对居民普遍关心的资金比例分配、施工安全等问题有问必答,工作专班多次进行政策宣讲,拿出具体建议,确保在维护居民利益的前提下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近年来,果园新村街道全面构建“一核多圈、多委合一”工作体系, 打造“凝‘新’聚力”党建联盟品牌,实施领导班子成员“领题攻坚”计划,破解保障改善民生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做优旧楼加装电梯、安装电动车充电桩等“下半篇”文章。
果园新村街道在全区率先完成了“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链条选配工作,运用“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以民生诉求和安全隐患为靶点,汇聚合力加压推进,如期完成红郡大厦401户商业户和792户居民户室内消防设施改造、都旺新城高层消防设施修复工作,燃气管道横穿阳台问题已列入津燃华润集团2024年老旧管网改造项目,为基层治理注入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不竭活力,让“门边”的全方位呵护落到实处。
服务周到
民生保障有依靠
“阿姨,您的血压、血糖都有点高,气管听着没事,这季节容易哮喘,您可得多注意保暖啊!有什么情况,马上给我打电话。”在辰兴家园社区居民陈阿姨家,家庭医生刘弘泉认真问诊、细心叮嘱。从陈阿姨家出来,刘弘泉又赶紧前往居民姚阿姨家。
半年前,社区网格员在日常入户走访中发现,上了年纪的陈阿姨患有哮喘,姚阿姨则因病长期瘫痪在床。两位老人都因为行动不便,没办法去医院进行常规体检。了解到两位居民的情况,社区便与家庭医生刘弘泉联系,入户为居民进行血常规、心电图、血压等检查,两位老人也与社区卫生站完成了家庭医生签约,通过网格员预约定期入户问诊。
有了头疼脑热,可以拿起电话直接咨询医生;患者行动不方便,医生可以上门检查、指导用药。“再也不用为拿药犯愁了。刘弘泉大夫定期来家里给我做检查,很多药都能送到家里,真让我省心多了。”陈阿姨说。
家医入网是果园新村街道链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专业医护资源,全面推广“家医入微网”健康服务的新模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家庭医生团队,社区网格员充分发挥纽带作用,以网格为单位深入社区,为居民提供足不出户的健康服务。
除了“床边”的照顾,果园新村街道注重发挥街道和社区党组织“链长+链主”作用,挖掘街域养老医疗、社会组织等优质资源,采取点对点“定制化”服务形式,积极链接优质社会资源,把更多的惠民服务送到居民“手边”。“事项代办”“义务剪发”“陪诊就医”等常态化服务惠及1.3万人次,形成“辰兴帮帮团”“青巢志愿服务队”“临时家人”等多个志愿服务品牌。
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和积分制服务管理体系,积极倡导“邻里守望”社区文化,探索建立“时间银行”闲存用支志愿服务机制,推行“小老+老老”互助关爱服务,组织低龄老年人与高龄老年人结对认亲,进行力所能及的日常照料,让居民“事有人管、难有人帮、苦有人问、喜有人贺”。
此外,智慧课堂、健康讲堂、安全学堂的开办,重点特殊人群走访关怀服务制度的健全完善,临救审批“绿色通道”的快速开通,一系列务实精准举措实现了社会救助、民生保障等工作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兜紧兜牢了民生底线。
触手可及
幸福生活展新卷
连日来,家住新华里社区的小学生张贺雅放学后,没有直接回家,而是跟着奶奶来到了家门口的“四点半课堂”。在志愿者老师的辅导下,他很快完成了当天的作业,开始和小伙伴一同做手工、搞实验。见到孩子有人带、有人教,张贺雅的奶奶乐得合不拢嘴:“公益托管不收费,帮我们辅导孩子学习,社区为咱办了件大实事。”
孩子放学家长还未下班,一直是双职工家庭面临的难题。为满足广大家长需求、减轻家长负担,让暖心服务来到群众“身边”,果园新村街道充分挖掘街域内学校和教培机构等资源密集优势,联合辖区内6所幼儿园、3所小学和23家教培机构,发起了“党建护航 益童成长”党建项目。项目依托“五爱”教育阵地,强化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围绕爱国主义教育、体育、劳动、科技、美育、生态保护、心理健康、文明礼仪等内容,先后开设“四点半课堂”“周末实践营”“假期营地”等青少年服务阵地,惠及少年儿童近3000人次,真正为社区居民解决了后顾之忧。
“小朋友们,你们手中的胸针是通过非遗缠花技艺制作的,缠花技艺是以传统丝线为基底,通过手工用多色丝线相缠,形成不同种类的样式。”在果园新村街道半亩方塘非遗文化学院,一幅幅精美的书法和绘画作品映入眼帘,非遗文化讲解员正在为前来参观的孩子们讲解非遗缠花技艺的制作方法。
为顺应新时代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果园新村街道积极构建家门口多元化、多维度文化服务体系,创新成立半亩方塘非遗文化学院,有效补齐“15分钟便民服务圈”中“文化”空白,精准绘制“文化便捷圈”,这也是全市首个街道级的非遗保护和传承发展、交流展示平台。前来参观的居民不仅能欣赏展览,还能报名参加活动,体验互动、制作手工,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今年以来,半亩方塘非遗学院已举办40余场青少年非遗体验活动,同时在夏季增设公益非遗夜校活动,学院展区中央陈列着剪纸、刻瓷、创意国潮画等非遗文化元素的作品很多都出自街域居民之手。
乘着城市更新建设“东风”,果园新村街道聚焦打造舒适宜居品质街区,“一社一策”考量社区人文底蕴和居民需求,通盘谋划社区及周边配套要素建设,加速推进关爱服务在社区一线有机耦合,全面提升朝阳路绿色景观轴、果园东路党建文化带“一轴一带”辐射服务效能,将教育医疗、文化健身、购物出行等优质资源打包下沉,精心打造居民周边“幸福圈”,以街区“微更新”提升居民“微幸福”,让居民获得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底色更足。
“以‘党建领航 首善新村’建设三年行动为主线,做优做强‘一十百千万’党建联盟项目工程,着力锻造一体同心、一呼百应、一贯到底的社区服务体系,真正推进治理资源向基层一线集聚、服务力量在群众身边配置,确保将暖民心、解民忧、惠民生的好事办好、办出成效。”果园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新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