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记者近日走进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孙庙乡团结村凡胜亚生姜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围坐在一起忙着挖姜、抖土、去泥、打包……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孙庙乡种植生姜已有几十年历史,今年的生姜种植面积近1000亩,成了农户增收的“绿色银行”。“市场行情好的年份,不少种植大户的年收入达50万元。”种植大户凡胜亚说。
几年前,孙庙乡的生姜种植还远没有如今的繁荣景象。像大多数皖北乡镇一样,当地群众多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或外出务工。
孙庙乡乡村振兴工作站站长李世茹对记者说,凡胜亚外出学习鲜姜种植技术,用自家的地做试验,种出来的生姜品质非常好,还没上市就已预售一空。看到凡胜亚的生姜卖出了好价钱,村民动心了。他鼓励动员其他村民种植生姜,并将自己的种植经验和技术倾囊相授,带动村民开始规模化发展生姜种植。
“种植生姜,最主要的是田间管理,尤其对水肥要求比较高。”凡胜亚说,他成立了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种生姜,并吸纳了5户种植户,合作社负责统一采购、种植、管理、销售,有了成熟技术,大大降低了种植风险。
凡胜亚还主动联系收姜商贩,拓展销售渠道,把生姜基地变成销售市场。
“我们采取订单式销售,生姜成熟后,客商会直接把车开到基地收购。”凡胜亚说,此举不仅解决了产品销路,还减少了运输费用。
“按照目前市场行情,预计全乡生姜总产值可达2750万元。”孙庙乡党委书记孙同奎告诉记者,村民靠发展特色农业圆了致富梦,乡党委、政府正在积极帮助大户流转土地、协调资金,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