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今年的蟹从个头上大了很多!”涂市镇镇长张荐钦说,每只蟹平均重约3两,最大的一只近6两,“去年第一次接触新生事物,只养出了最重不过2两的‘老头蟹’!”
张荐钦口中的“新生事物”就是大闸蟹,2022年,鲁渝协作乡村振兴项目——稻田养蟹在涂市镇地灵村启动建设,约8万只东营蟹苗首批“落户”。
“去年我们把蟹养活了,今年是养大了,明年我们就要上‘量’了。”张荐钦信心满满,除了蟹养得好,这份信心还源于稻米对蟹的滋养。
海拔800米至1200米以上的地灵村,背靠圆梁山(武陵山片区),泉水充沛,培育出了独具特色的高山冷水稻米。去年,稻蟹田的稻米价格一斤8元,比普通稻米的价格高出4.5元。“稻蟹田的稻米不施肥不打药,我们正在申请稻米有机认证。”张荐钦说。
在酉阳,像涂市镇地灵村这样的稻蟹基地有15个。武陵山腹地地形起伏变化,不同基地高差较大,大闸蟹成熟期也不尽相同。因此,各个基地使出浑身解数,力争错峰“出蟹”。
沿山路行驶约60公里是小河镇的桃坡村稻蟹基地,这里四周是浅丘,林环水绕。去年6月份,一场山洪将部分稻蟹田冲毁。记者采访时看到,工人正在对1500米长的防洪堤加宽增高,修葺一新的暂养池作为大闸蟹的“中转站”,农户正按照公蟹、母蟹、重量等标准从中挑出进行分拣打包。
67岁的秦智路在桃坡村稻蟹基地负责投喂饲料,一个月务工收入3000元,再加上土地流转费一亩200元,利益分红一亩300元,秦智路一年收入超过4万元。“标准化基地建设带动了周边农户增加收入。”基地负责人夏训康说。
记者在黑水镇平地坝村大闸蟹示范基地看到,防逃网安装了园林式木质围栏,硬化便道使用了彩色涂装,水塘周边种植了金灿灿的野花……基地负责人胡青松说:“我们计划将周边的房子打造成农家乐,在这里既能吃蟹又能研学,发展农文旅融合新业态。”
据记者了解,今年,酉阳县15个稻蟹基地的大闸蟹预计总产量约100万只,产值约2000万元。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