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记者在无人机终端界面看到,飞行高度、速度、作业面积、航线等数据一目了然。在付玉凯的遥控下,无人机自动规划航线,往来穿梭,无死角播种到位。
“水稻收割完后种上油菜,如今使用无人机播种和施肥,开沟机开沟,种田一点不累。”付玉凯说,当起了新农人,不能在机械化种植潮流中落伍。
付玉凯回乡和父亲付金喜一起搞农业已有3年,今年种着300多亩田地,主要种植水稻和油菜等农作物。如今,他们的农场已经配备了各种先进的农业机械,包括收割机、捆草机、农用无人机等。“有了‘新农人’和新农机的双向奔赴,农业一定会走向规模化、机械化。”付玉凯说。
在飞鲤镇三溪村南阳村,种植大户胡涛的无人机正在100多亩的油菜田上空盘旋。他通过手机操控着无人机的飞行路线和喷洒肥料的用量。“现在的科技真是太发达了,种田也变得更加轻松和高效。你看这无人机操作,不仅大大降低我们的劳动强度,还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胡涛对记者说。
“为了做好秋收秋种工作,我们结合年度耕地轮作(冬闲田扩种油菜)、油菜标准化基地建设以及稻茬小麦协作攻关试验等工作,积极进行‘三情’(苗情、墒情和病虫情)监测,大力推广先进种植技术。”郎溪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还精心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及时掌握生产动态,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同时,针对不同情况提供分类指导,确保秋种生产工作有序进行。
据了解,郎溪县今年预计秋种作物总面积34.44万亩(含复种),其中小麦25.33万亩、油菜6.51万亩、秋冬蔬菜2.3万亩(含复种)、绿肥等作物0.3万亩。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