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3月15日,祁阳市潘市镇赤一村、仙人村的44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数台挖掘机和运载车正在加紧施工,工程已接近尾声。项目快速实施,先建后补的投融资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项目实施主体祁阳凯立种养专业合作社先行垫付资金132万元,待项目建成后,政府再给予补贴。
高起点建成高标准农田,每亩需投入3000元以上。如何既不增加财政负担,又加快推进这项工作?永州创新推出“主体自筹、银行贷款、财政补助”的投贷联动模式,采用市场化运作,通过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政府和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合作等途径,利用企业贷款融资贴息、新增耕地指标收益分配、粮食产能指标收益分配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目前,永州依靠投融资创新改革,引进社会资本1.4亿元,实施“小田改大田”10万余亩。
创新投融资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是关键。湖南农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东安县芦洪市镇西江桥、和平、金润等村,开展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创新示范工程建设。一方面农户和村集体共同受益,该公司一次性支付3年流转土地租金,农户不仅能收取租金,还能就近就业,平均每个村集体每年可获得土地流转服务费10万元以上;另一方面公司也有利可图,除能享受每亩1600元的“先建后补”财政补助和相关项目资金支持外,还可一次性获得新增耕地指标、粮食产能指标收益近1000万元。项目建成后,公司自主经营土地亩均年综合效益可提高300元以上,每亩流转租金可提高150元以上。
小田改大田,推动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冷水滩区伊塘镇庙山村每亩耕作成本降低20%、土地租金溢价30%至50%;同时,采用“水稻+N”生态立体种养新模式,每亩还可增加收益500元以上。宁远县从以前不到30%的机械化率,提升到现在的70%以上,农田抗灾和综合生产能力有效提升。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