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昆明绿色食品贸易产业“串珠成链”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3-02-21 字号: 收藏文章

  截至2023年2月,昆明蔬菜交易中心交易额累计达28.38亿元,成立当年交易额就突破20亿元;昆明肉牛交易中心交易额累计达13.33亿元,实现“开门红”。据初步统计,蔬菜、水果、肉牛、咖啡、中药材5个产业的综合产值同比增长7.98%,第二、三产业占比从2021年的83.48%提升到2022年的85.07%,带动整个绿色食品产业(不含花卉)综合产值同比增长16.05%。这是昆明绿色食品产业链成立以来的成绩单之一。 

  主攻5个优势产业  

  2022年以来,市绿色食品产业链围绕“做产业就是做贸易”的创新理念,将蔬菜、水果、肉牛、中药材和咖啡等“全省资源”与“昆明优势”相结合,全力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努力打破绿色食品从“田间”到“餐桌”的瓶颈,赋能全省优质农产品经昆明销往全国,全面服务全省绿色食品产业由大向强。2022年,昆明市绿色食品产业链“四上”企业产值498.335亿元,有力推动产业链全链式发展。 

  为什么“做产业就是做贸易”?市绿色食品产业链办公室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启斌坦言,这既是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也是突破当前瓶颈制约的主要抓手和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必然选择。 

  具体以蔬菜、肉牛为例,昆明是“南菜北运”“西菜东调”“外销出口”的重要地区,辖区的寻甸县是肉牛“一县一业”产业承载地,但从第一产业看,这些产业均存在土地细碎化、生产狭小化、信息滞后化的现实难题,导致产业链上小、散、弱的生产主体和经营主体在市场上话语权、定价权弱,竞争力、行动力弱。这决定了昆明在第一产业环节很难实现大突破,唯有从贸易和流通环节发力,才能发挥自身优势,在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大局中主动作为、积极作为。 

  面对散落在七彩大地上的一颗颗“珍珠”,昆明以打造绿色食品贸易产业链为线,先期选定蔬菜、肉牛、中药材、水果、咖啡5个优势明显的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串珠成链”,扎实推进各交易中心建设,竭尽全力把好的思路转化成为好的措施、好的项目、好的结果。截至目前,昆明蔬菜交易中心、昆明肉牛交易中心、昆明水果交易中心已建成,成绩单亮眼。 

  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除上述建链工作成效凸显外,昆明绿色食品产业链在强链、补链、延链方面的“链接功能”也日益增强。“我们正在探索完善的发展路径,将全产业链上分散的生产主体、经营主体和流通主体充分地整合起来、组织起来,突破了以往的小、散、弱困境,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和范围效应正在显现。”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刘正海介绍,目前,蔬菜、肉牛、水果贸易体系认证企业机构共计161家,其中种养环节的生产主体52家,流通环节的经营主体和加工主体57家,位于省内市外的40家;建成94个物流仓储基地,制定了6套标准体系,聚合能力初步显现。 

  在蔬菜等3个交易中心的推动下,昆明绿色食品产业链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护链各项工作不断完善,昆明绿色食品贸易体系初具雏形,发展良好。目前,已编制12个系列配套政策,形成绿色食品6套标准,发布3个区域公共品牌,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四链同构”格局基本形成。2022年,昆明绿色食品产业新增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专精特新企业累计达到53家,新增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2家。原本松散的各个环节现在正有力地聚合在一起,推动产业迅速突破第一产业领域,不断向第二、三产业延伸,初步形成“上集资源、中拓平台、下接渠道”的贸易体系。此举不仅有效服务了“云品”“昆品”经昆明走向全国、奔向世界,也助力食品制造和冷链物流产业的集聚发展,批零环节新业态、新模式初显,实现了绿色食品产业“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发展新态势。 

  李启斌表示,下一步,市绿色食品产业链办公室将持续用力做好贸易体系建设、重点使力建好运营模式优化、精准发力抓好政策协同等方面。其中,将聚焦交易和结算两个关键,统筹推进各品类交易系统的优化完善;坚持并完善交易中心委托授权制度,鼓励并支持实际运营主体加快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不断提升交易中心自身“造血”能力;健全完善监管机制和质量安全回收体系,坚决防住重大风险,保障昆明市绿色食品贸易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