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攥紧中国种子 端稳中国饭碗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3-02-21 字号: 收藏文章

  2月20日,央视新闻联播在“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专栏刊发报道《攥紧中国种子 端稳中国饭碗》,关注海南省南繁科研育种工作。  

  报道指出,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海南考察南繁科研育种工作,小小的种子在总书记心里的分量始终是沉甸甸的。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新时代育种人在新征程上不断勇攀农业科技高峰。 

  报道介绍,得天独厚的热带气候条件让海南三亚一带成为我国重要的南繁育种基地,2月是水稻拔节生长的关键期,中科院院士谢华安在田间细心观察着耐储存水稻新品种的长势。这已是82岁老院士南繁育种的第51个年头了。 

  40多年前,谢华安院士在南繁基地选育出了中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水稻品种“汕优63”,为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作出了贡献。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南考察,冒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专程来到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察看水稻长势,了解育制种情况。总书记指出,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 

  一定要把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成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总书记在考察中为如何打造农业的“种子芯片”指明了方向。当年底,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开始筹建。2021年5月,公共科研平台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正式成立,改变了各地科技人员背着育种材料南北辗转、各单位“关起门育种”的状态,南繁科研也从季节性向常年研究转变。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海南考察,第一站就来到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这一次总书记对种业创新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他强调,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初春时节正是“95后”博士生孙茜最忙的时候,从白天到晚上,从玉米地到实验室,孙茜和伙伴们潜心探索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玉米蛋白品质。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扎根南繁热土,快速成长为农业科研主力军。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