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饲养业资讯

生猪期现价格共振大跌 期价一度逼近跌停 分享到 来源:搜猪网 发布:2022-12-13 字号: 收藏文章

  在近日生猪现货价格急转直下的情况下,昨日早盘,生猪期价大幅减仓下挫,期价一度逼近跌停。截至下午收盘,生猪期货2301合约、2303合约均跌至1800元/吨关口以下,分别报收17895元/吨、17125元/吨,跌幅分别达6.6%和4.44%。

  从近期生猪现货市场的表现来看,国联期货农产品事业部徐亚光告诉记者,目前生猪市场出现了短期阶段性供大于求的局面,再加上年前卖猪的窗口期本就偏短,市场的情绪更是不佳,导致原本需求旺季推动反弹的预期落空。因此,生猪现价自上周开始调整,并在本周末加速下行,自22元/公斤区间调整至18元/公斤区间,受预期落空、现价大幅下跌影响,生猪期价随之连续大幅下挫。

  方正中期饲料养殖板块研究员宋从志也表示,近日来,由于春节临近,生猪出栏窗口缩短,部分地区养殖户急于兑现利润,导致现货价格进一步下跌。而生猪消费端在过去一段时间国内疫情封控令猪肉等生鲜品终端消费环比走弱较为明显,这与此前市场预期的11、12月份进入腌制腊肉旺季有所出入。“因此总的看,目前留给养殖户兑现利润的时间窗口在逐步缩短,或进一步对猪价形成负反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其实对于生猪而言,年前往往会处于供需两旺格局。需求方面,春节前是一年一度消费最旺盛的腌腊季;供给方面,养殖端普遍会在10月进行压栏及二次育肥等操作,来博弈年前上涨行情。

  “而今年以上行为并未发生改变,但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供需端的增量均出现部分变化。具体来看,在市场对于新周期的统一上涨预期之下,前期市场压栏及二次育肥情绪高涨,大量应出栏标猪再度增肥增重,导致前期供应量后置,并且此部分猪源极易受到情绪的带动出现踩踏出栏、或者抗价惜售的情况,对短期的行情造成较大影响。除此之外,上周部分集团场表示调增年度出栏量,集团年前增量出栏,使得原本处回弹阶段的现价松动,带动散户情绪,再加上防控政策优化后,物流调运也逐步顺畅,前期11月份由于调运受阻被动压栏猪源开始释放,系列因素导致养殖端再度出现恐慌卖猪现象,短期供给量大幅增加。”徐亚光说。

  再看需求方面,徐亚光分析表示,每年四季度是传统的消费旺季,而今年受到气温偏高的影响,腌腊开启时间晚于往年。在11月底降温之后,屠宰企业开工率明显提升,需求有所好转,但受肉价高、餐饮消费偏弱等多重因素影响,本年度消费不及往年。总的看,今年猪肉消费环比转好对于猪价有所支撑,但消费的恢复却难以承接、消化增加的供给量,消费增量很难支撑价格进一步的反弹上行。

  谈及展望本年度后续猪价,徐亚光认为,预计生猪需求层面提振有限,仍需关注供给端压力释放程度。

  “近期猪价涨跌调整幅度较大,散户心理防线受到冲击,分批出栏操作替代压栏看涨操作,前期压栏大猪及二次育肥猪源正逐步消化,但规模场冲量出栏仍未结束,预计短期猪价仍将承压。但在产能去化对应的大周期之下,目前的下跌消化将利好后续的猪价,后续重点关注养殖端出栏情绪、规模场增量以及冬至消费提振等因素。”徐亚光说。

  宋从志认为,2023年随着资金逐步退潮,宏观事件影响可能相对降低,商品价格的运行有望重新回到产业逻辑上。而生猪市场供需较为单一,猪周期仍是主导猪价的核心因素,本轮猪价上行周期仍未走完,但边际上面临饲料养殖板块集体估值回归的压力,猪价中期大概率跟随饲料原料价格趋于回落,但快速跌破养殖成本的概率仍然很低,倘若成本降到15元/公斤附近,我们预计猪价可能再度回到16-20元/公斤的运行区间。其中饲料价格、疫病及疫情仍是限制生猪产能恢复的主要因素。

  “我们从产能角度推演来看,本轮周期能繁母猪产能去化区间为2021年6月份至2022年4月份,5月存栏量如期转正,以此推演10个月后生猪的供给情况,2023年3月份起始出栏压力将逐步增加。按照供给所对应的量价关系,预计明年一季度前后价格会逐步过渡到周期下行区间;按补栏进度来看,能繁母猪环比增速放缓,价格的大涨大跌对于生猪养殖造成较大冲击,尤其散户补栏积极性相对较弱,预计明年供应增量恢复程度也将较为缓慢,下跌程度或将维持在盈亏成本线区间。”徐亚光说。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