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刚进入冬季,记者来到广西柑橘主产区之一的荔浦市,但见漫山遍野的柑橘盖上了一层薄膜,白茫茫一片蔚为壮观。“自从我家10多亩沙糖橘应用覆膜技术后,落果减少了,果子颜色更红了,卖相更好了,价钱比以前每斤多1—2元以上。”对柑橘树冠覆膜技术,荔浦市青山镇永镇村所底屯农户郑七六称赞有加。
据广西柑橘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邓崇岭研究员介绍,柑橘是广西第一大水果产业,但广西北部每年11月至翌年2月出现的连续阴雨、低温、霜冻天气,造成柑橘落果裂果率高、采后腐烂损耗率高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为破解这一难题,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柑橘团队从2007年开始,历经14年潜心研究和奋力攻关,终于研制出易安装、可调节的钢结构棚架及制造装置,发明了种植金柑和防治柑橘害螨的方法;发布了《沙糖橘树冠覆膜技术规程》等10项广西地方标准,构建了沙糖橘和金柑等柑橘树冠适时覆膜及配套栽培管理延迟采收技术体系,实现了沙糖橘商业栽培区域从广东四会北移至广西桂林;建成了总面积达211.97万亩的国内面积最大、采收期最晚、品质良好的沙糖橘和金柑种植基地。测试表明,覆膜后的沙糖橘烂果落果率降低21.5%—44.92%,金柑裂果落果率降低43%—87.03%,可延长采收期50—100天。
同时,研究团队还揭示了柑橘树冠覆膜增强果实着色和延缓果实衰老的生理和分子机制,研发了与树冠覆膜配套的采后绿色保鲜技术及分选设备,使得采后烂果率降低17.65%。编制发布的《柑橘储藏》行业标准,进一步推进了广西柑橘采后生产技术规范化。
统计数字显示,该成果为广西柑橘产量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作出了突出贡献。仅近3年来,树冠覆膜延迟采收技术在广西累计推广面积560万亩,采后处理果实573.25万吨,累计新增利润214.1亿元,并辐射带动广东、四川、湖南、浙江、江西等地产业化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李天来、康振生等专家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该成果整体达到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柑橘树冠覆膜改善果皮着色和提高蜡质的机理研究居于国际领先水平。”今年5月,《柑橘树冠覆膜和采后处理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获得2021年度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