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桂阳:秸秆“打包”离田 “生态包袱” 变身“绿色财富”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2-11-17 字号: 收藏文章

  眼下,秋收工作接近尾声,桂阳县综合统筹助力秸秆离田,秸秆打包机取代“冬天里的一把火”,让“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有力促进生态环保和农民增收。 

  11月14日,在桂阳县舂陵江镇社下村的水稻田里,机械轰鸣,秸秆打包机正进行秸秆打包作业。随着机器走过,田间残留的水稻秸秆,被打包机“收入囊中”,“吐”出一个个圆柱形的草子,等待装车离田。从压缩、捆扎到出包,所有程序全部自动化。“我们这个秸秆打包机一个小时可以打包秸秆七八亩,如果是人工的话,一个人一天完成一亩都比较困难。”桂阳县安国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海英介绍道。

  在过去,“秸秆愁”是丰收后的烦心事,农户要么随意抛弃,要么“一烧了之”。如果用人工处理,一亩田的人力成本则会增加不少。如今,水稻收割后随即压缩打捆,不仅省时省力,还可减轻土壤消化干草的压力、减少农作物病虫害,提高整地进度和质量,从源头消除火灾隐患。“我今年种植了30亩晚稻,以前的稻秆都是用人工处理,很麻烦,又比较吃力。现在政府用这个秸秆打包机来为我们处理秸秆,省时又省力,我们安心多了。”桂阳县舂陵江镇社下村农户邹龙贵说。

  近年来,桂阳县持续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以“政府引导、公司主导、农户参与”的原则,按照基层网格化管理调配农机装置助力“秸秆离田”,并从饲料化、肥料化等方面进行多途径、多层次的综合利用,确保秸秆及时处理,变废为宝。

  “我们在每个村晚稻收割以后,引进秸秆打包机进行处理,改变了传统的秸秆处理方式,这样不仅减少了火灾隐患,保护了生态环境,同时抢抓了翻耕的时机,确保明年春耕生产不误农时。”桂阳县舂陵江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王艳说。

  2021年,桂阳县农作物秸秆目前综合利用量为20.81万吨,综合利用率为86.10%。今年,桂阳县计划晚稻离田面积12万亩,秸秆综合利用达到91.48%,目前已晚稻秸秆离田面积超40%。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