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饲养业资讯

“二师兄”身价七连涨!猪周期逐步兑现 分享到 来源:搜猪网 发布:2022-10-09 字号: 收藏文章

  猪肉,在中国饮食里占据着重要地位,猪价的波动也是消费者和投资者都格外关注的焦点。国庆长假期间,猪肉价格继续上涨,年内最大涨幅已超过100%。

  接下来的四季度,是传统的生猪消费旺季,猪价是否会继续走高?猪企亏损情况能否改善?猪周期是否真的到了?这些问题备受市场关注。

  国庆期间猪价七连涨

  国庆假日,生猪价格仍在持续上涨。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截至10月8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32.81元/公斤,比节前上升2.5%。

  据中国养猪网的数据,10月7日,生猪(外三元)价格为25.93元/公斤,与上周五(9月30日)的24.54元/公斤相比,上涨5.7%,假期七天实现连涨。其中,全国多个省份猪价涨幅均超过8%,浙江地区涨幅超过了10%。从周内来看,本周生猪均价为25.36元/公斤,与上周24.43元/公斤的均价相比,上涨3.8%。

  根据最新数据,截至10月9日发稿,外三元生猪报价已达26.57元/公斤,相比今年3月份11.8元/公斤的低点,涨幅超过125%。

  对于生猪价格国庆期间持续上涨的主要因素,简单来看还是供需两端的影响:一方面,国庆期间由于集团猪企放假,出栏放量有所减少,散户出栏积极性也不高,市场还有一定压价情绪,造成供应偏紧;另一方面,虽然有疫情因素影响,但国庆期间节假日效应对于猪价消费端仍有一定提振效果,猪价自然呈现节节走高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二次育肥与大猪压栏现象也成为猪价持续攀升的一个重要因素,部分养殖户因为二次育肥抢猪,造成部分本该流入市场的标猪流入了二次育肥市场,屠企收猪难度较大,据财联社消息,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有罕见的三次育肥现象。

  生猪市场开始扭亏为盈

  持续上涨的猪价,也让养殖户摆脱了亏损困境,盈利情况不断好转。

  卓创分析师王亚男指出,“进入9月份之后,监测的头均理论盈利就已突破1000元/头。9月19日生猪自繁自养的理论盈利值已达到1129.39元/头。”

  在猪价上涨之时,各大猪企也在加码布局。据统计,11家上市猪企1-8月累计出栏总和达到了7758.69万头。除正邦科技下降39.37%外,其余猪企的同比增幅在0.2%-89%不等。其中,牧原前八月的出栏总量率先突破4000万头,甚至比去年出栏总和还多49.9万头。

  以量取胜的上市猪企们,收入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牧原股份收入环比增长了11.69亿元。大北农收入环比增加了2.06亿元,环比增幅高达28.37%。此外,同比增幅分别为81.22%、74.46%的温氏股份和新希望均在公告中提到,销售收入同比上升,均与销售价格和销量同比上升有关。

  搜猪网监测数据显示,从2022年6月开始,在自繁自养条件下,每头肥猪养殖利润保持在300元/头以上,且生猪市场开始已扭亏为盈。截至2022年9月15日,自繁自养条件下每头肥猪养殖利润基本在700元/头以上。温氏股份相关人士月前也表示:“目前养殖利润处于年内较高水平。”

  随着长假结束,三季报披露即将拉开序幕,各大猪企在三季度的盈利表现也将浮出水面,随着四季度市场对猪肉的需求持续放量,各猪企或许也将填上今年上半年的亏损。

  猪周期逐步兑现

  回顾历史轮次“猪周期”,演绎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猪价的上行、高位、下行阶段。从时长维度看,完整周期时长通常为48个月。历史规律角度看,每一轮猪周期虽然催化因素有差异,但启动时点、周期时长的相似性却较高。

  首先,本轮猪周期,价格上涨节奏并未脱离年内波动规律,依旧符合季节性消费规律;其次,产能的调节时间节奏上,供给效率下降,产能回补谨慎,共同促成周期长度;第三,行业养殖头均盈利显著改善,产能变动与头均盈利呈现正相关;最后,行业产能回补犹豫,或成为促成周期长度的主要原因。

  基于上述四大维度,开源证券判断,猪周期布局转入头均利润及周期利润兑现阶段,预期猪价高点规律及景气阶段延续时长符合常规猪周期。短期行业矛盾主要体现在中秋节后二次育肥积极度提升及行业持续低迷的补栏行为。

  远月期货合约价格回落将一定程度遏制短期二次育肥积极度及规模,但第四季度生猪价格仍有望进一步上行;而行业持续低迷的补栏行为及较低的种群更新率,将导致2023年上半年能繁种群出现老化,生产效率或难以显著抬升,进而拉长周期高位景气时长。

  成本优势企业及产能释放节奏较快企业或由此受益,头均盈利能力及2023年出栏增速将是“猪周期”后一阶段市场关注重点。推荐成本优势及出栏规模优势企业牧原股份;养殖成本持续下降,头均盈利具备相对优势的温氏股份;兼具成本优势及产能增长弹性的巨星农牧。

  文章来源:证券之星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