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机收大比武 减损论英雄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2-05-30 字号: 收藏文章

  麦收时节,农机手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麦田,是他们一决高下展示风采的最佳舞台。

  5月26日,唐河县湖阳镇张湾村一处麦田里麦浪翻滚,10台联合收割机一字排开,同台竞技,河南省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第一站在这里“开打”。

  大比武比什么?规则很复杂,却能浓缩成简单一句话:谁机收漏籽少、留茬低。

  9点半,随着裁判一声号令,10名机手跳上机车,驾驶收割机轰轰隆隆冲进麦田。收割机所到之处,成片的麦子被“吞”进割台脱粒,秸秆随即“吐出”粉碎还田。

  运粮车在地头等候。收割一个来回后,收割机伸出卸粮筒,喷涌而出的麦粒颗颗饱满、粒粒金黄。

  机手收割完毕,专家组迅速进场。他们用一个2.2米长、0.5米宽的钢框,随机卡在刚收割完的地上。“要把这个范围内掉在地上的麦粒全部拣出来,称重。再根据前期农调队的测产结果,就可以换算出损失率。”身为专家组组长,省农机中心试验鉴定处处长刘晓文拿着纸杯蹲在地上,不放过麦糠里遗漏的任何一颗麦粒。

  除了看机收损失率,本次比赛还注重麦茬留茬的高度。按照比赛规则,留茬高度不能超过15厘米,机手每降1厘米,可以增加相应的得分。“河南省农时紧张,农民基本上在麦茬地里播种秋作物,留茬过高,播种时容易拥堵,出现种子棚架和缺苗断垄现象,影响下一季作物生长。”刘晓文说。

  今年50多岁的刘学庆获得了一等奖。“前期,农机部门给我们组织了多场技术培训,我也改良了机械。”减少机收损失,刘学庆有妙招:割麦前,先绕地转一圈,熟悉地形,要根据麦子的成熟度、品种和田块特征,适当调整割幅,要均匀用力,切忌求快。

  这两年,刘学庆走南闯北,明显感觉到老百姓对机手要求越来越高。“作业马虎,掉籽多,下一年老百姓不会再用你,还可能投诉你。”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省农机中心主任凌中南表示,除了唐河,还将在豫北、豫东和豫中地区举办四场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通过举办比赛,提高广大机手的机收操作技能,力争把全省小麦机收损失率控制在2%以内。

  科学减损就是绿色增产。在去年的国际粮食减损大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作为三大主粮作物之一的小麦,机收率达到97.49%。2021年我国夏粮机收损失率降低了一个百分点,意味着增加粮食产量125万吨。

  如此看来,在小麦单产和总产触碰“天花板”的情况下,通过机收乃至后续储藏等环节的减损,相当于为增加粮食产量找到一条新出路。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