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当前,河北省小麦正值灌浆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省气象台预计,5月26日夜间到28日,我省中南部有干热风。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鑫建议,土壤墒情较差的麦田,应提前采取防御措施。
干热风是在小麦开花灌浆期间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灾害性天气。华北地区多发于春夏之交,一般出现在5月初至6月中旬,以5月下旬至6月中旬最多。
哪些因素导致了干热风的形成?王鑫解释道,初夏,我国内陆地区因天气炎热、雨水稀少以及增温强烈等因素,气压迅速降低,形成一个强势的大陆热低压。在热低压周围,气压梯度随着气团温度的增加而加大,干热的气流就围着热低压旋转起来,形成一股又干又热的风,这就是干热风。
干热风一般分为高温低湿和雨后青枯两种类型,它带来的危害主要由高温引起。王鑫介绍,当干热风天气出现时,气温急升,空气相对湿度骤降,日照充沛,风力较大,蒸发加强。此时正值小麦灌浆乳熟阶段,在干热风天气的影响下,小麦植株体内水分失调,正常的生理机能遭到破坏,灌浆过程受阻,影响小麦灌浆成熟,使得千粒重下降,导致小麦减产,严重的可使植株青枯早死。
王鑫建议,各地应抓住时机进行预防,降低干热风对冬小麦的影响。一是适时浇好灌浆水。对于墒情较差的地块,应及时浇好灌浆水,确保冬小麦灌浆所需的水分,注意大风天气不浇水,以免造成倒伏。二是在干热风来临前适时喷施叶面肥,采取“一喷综防”(喷药,防虫、防病、防干热风)措施,以增强植株抗逆性和抗干热风能力,延缓植株衰老。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