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天津通过专注育种基础研究,用质优价廉的国产种子守护百姓的菜篮子。
眼下,耐寒的黄瓜新品种“科润99”试种的第一茬,已经成熟,市农科院黄瓜研究所的专家带着各区农业试验站的负责人,来看试种效果,准备推广。经过估算,这一棚黄瓜亩产超过2万斤,相比老品种,能增产30%以上。
为了找到适合冬季种植又高产的好苗子,黄瓜研究所的研究员韩毅科,在试种的第一年,泡在地里,观察性状,评估筛选,终于选出了一颗好苗子。但是,这根黄瓜表皮上有一条非常明显的黄线。
瓜把短、瓜条直、有光泽,真正上市的黄瓜,哪点儿差了,都卖不上价,所以如果这条黄棱线去不掉,即使是冬天出品,也很难零售,只能送去腌咸菜。为了除掉这根线,韩毅科较上了劲。实验大棚里黄瓜三个月一茬,每一茬都有上万份样本材料。筛选一代又一代,韩毅科和同事们才偶然得到了没有黄棱线的种瓜。
有了母本,还得找到合适的父本,这一找又花了六年,前前后后,用了12年,才有了今天的“科润99”。更高产、更抗病、更优质,受到市场认可,农民的钱袋子更鼓了。
经过科研人员不懈努力,现在研究所培育出黄瓜新品种达到20多个。天津还将建设蔬菜育种、繁育、推广一体化基地,出台更多的扶持补贴政策,真金白银扶持科研育种,推动新品种快速落地。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