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博士村”里话教育“醉美海东·冬行河湟”系列报道之一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1-01-12 字号: 收藏文章

  一个只有两百多户人家的偏远小山村走出了264名大学生,其中,有6名研究生,12人获得了博士或双博士学位。这里就是海东市乃至青海省有名的“大学村”“博士村”——乐都区瞿昙镇徐家台村。 

  沿着瞿昙河畔蜿蜒的山间公路行进,几十公里的路程开车花费了半个多小时。走进徐家台村,整洁的村委会综合服务中心大楼里,墙上挂满了村里考出去的学生的毕业证和获奖证书。刚刚连任的村党支部书记徐世林对这面荣誉墙有着特殊的情感,满是自豪。 

  学习知识走出大山 

  知识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更是一个人、一个家庭永远值得骄傲的资本。走进村民徐世斌家,正房墙上贴满了各类奖状。这个在黄土里刨了半辈子食的庄稼汉,说起两个儿女徐玉洁、徐玉清时一脸的欣慰和自豪。 

  徐世斌对于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早年徐世斌上小学时,时常偷偷到村子周边的山洼里挖金子,希望能增加家庭收入。然而,短暂的淘金路没有让他的家庭富裕起来,反而是一心扑在学习上的同龄人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大山,有了好工作和稳定的生活,这让徐世斌下定决心要让儿女好好读书。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改变人生,这是徐家台村村民的认识和自觉。 

  董国章老人是徐家台村第一代民办教师。兢兢业业育桃李、勤勤恳恳做园丁,是对这位教育工作者最中肯的评价。在他的辛勤教育下,村里走出了7名大学生。1958年,徐有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是村里第一个出省深造的大学生。 

  董国章老师培养出的学生,一个个考上大学,走出山村,而后又如同一粒粒种子,扎根在海东市以及乐都区的各个乡镇山洼,为基层教育事业发展辛勤付出、无私奉献。留在徐家台村的徐进科,是众多学生中的一员。 

  85岁高龄的徐进科老人做了32年基层教育工作,是徐家台村第二代民办教师的代表。 

  徐进科五六岁的时候,父母因不识字用家中的地契糊了窗户,让村上人看过后才知道地契已被损毁。惋惜和遗憾之余,目不识丁的两位老人把徐进科送进了学校,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他身上。 

  作为董国章的学生,徐进科没有辜负父母的希望,也牢记老师的嘱咐,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凭着一腔热血,将毕生奉献给了乡村的教育事业。 

  说起民办老师的教学生涯,徐进科有许多往事值得回味。徐克英、徐金花是两名女学生,上了几年学后两人就辍学了。徐进科不断地上门家访,可学生父母认为女娃娃再过几年就嫁人了,即使有了工作也是外人,还不如帮着家里干点农活。 

  然而,徐进科没有放弃。一次又一次地上门家访,以至于家长们都躲着他,或者根本就不给这位固执的老师开门。只要用心,石头也会被焐热。徐进科搬出戏文中蔡文姬等人的典故,不厌其烦地劝说,两名女学生终于回到了课堂上。上世纪八十年代,双双考入了大学。 

  如今,在城市工作的两人只要回村子里看望父母,都会来拜访恩师徐进科。 

  村民学有榜样 

  说起徐有瀛,村民们都会伸出大拇指。作为徐家台村的第三代民办教师,他的三个儿子都是博士,大家伙儿羡慕地称他家为“博士之家”。 

  树有根水有源,人有祖知渊源。行走在徐家台村,很多村民家的大门上依旧高高悬挂着“耕读传家”的匾额。“耕读传家躬行久,诗书继世雅韵长”的家风村约,成为这个集体引以为傲并代代传承的家风。 

  一代代徐家台村人营造出了学有榜样、比有目标、赶有动力的浓厚氛围。而且,让村民们更加信心满满的是,在党和国家的优惠政策下,地处瞿昙沟里的农村孩子们享受到了优质的基础教育。一系列举措将会更大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以更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徐家台村之所以能走出这么多大学生,是海东市基础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的结果。多年来海东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动创新能力培养,努力补足学生全面发展短板,致力于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结束采访,我们再次驾车沿着蜿蜒的山间公路行驶,瞿昙河峡谷一侧一条宽敞笔直的公路(乐都至化隆)正在修建中。不久的将来,孩子们出村就再也不用走蜿蜒曲折的山路了。(责任发布:马晓春)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