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卢龙县甘薯播种面积15万亩,多以淀粉加工薯“卢选1号”为主。淀粉加工过程产生大量粉浆水和薯渣形成污染物,加工企业面临环保压力和成本压力,产业发展遇到重大瓶颈。为此,薯类创新团队联系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技术转移中心等,协同攻关甘薯淀粉加工粉浆水治理和薯渣饲料化利用难题,将粉浆水发酵处理,不仅消除了粉浆水对环境的污染,更将粉浆水直接转化为农业灌溉用水。同时,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将薯渣发酵生产为微生物菌肥,变废为宝,解决了薯渣饲料化利用难题。相关技术全面实施后每年可直接节约粉浆水处理成本552万元,可实现至少100万吨以上的水资源循环利用,驱动卢龙甘薯淀粉实现绿色生产,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此外,针对“卢选1号”品种退化、重茬病害较重、减产严重等问题,薯类创新团队对“卢选1号”进行脱毒,并组织建立种薯繁育基地,筛选甘薯新品种,已先后引进鉴定甘薯新品种30余个,推动甘薯产业结构调整。
昌黎县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约15万亩左右,但其中有12万亩以上采用集中地膜种植,品种单一,收获期上市非常集中,价格优势弱化,效益不佳。薯类创新团队以丰富该县马铃薯品种和实行早播种、早上市和绿色生产为主要方向,推出二作区马铃薯两膜覆盖高效种植模式,加强二作区马铃薯品种筛选,同时配套推广膜外滴灌节水节肥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不仅实现马铃薯错季生产,还达到节水节肥、降本增效的目的。
目前,昌黎县两膜种植规模已达5万亩,马铃薯的成交单价最高达到3元/公斤,每亩增加收入近5000元。该县马铃薯产业经济效益在8亿元以上。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