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农技帮扶推动京郊山村产业发展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0-06-19 字号: 收藏文章

  村民种的白菜不论斤卖,而是按“棵”,也不用担心滞销,因为有企业按照订单收购,每棵1元钱。这不仅让村民吃上了“定心丸”,也让村子走上了“致富路”。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龙洋村。

  日前,记者驱车来到位于密云山区的龙洋村。村里300余亩的蔬菜大棚里,一棵棵绿油油的“迷你”白菜长势旺盛,已近成熟。村民们正在做采收前的准备,以确保蔬菜质量能达到合作企业的订单要求。

  “今年,为满足市场对高品质蔬菜的需求,我们为龙洋村引进了‘迷你’白菜品种,并采用‘合作社+技术推广部门+销售企业’的运营模式,从产前育苗、生产过程和产后销售3个环节开展技术帮扶。”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徐进说,预计全年亩收入可达9000元,较原有生产模式亩增收20%以上。

  作为密云区较早的泥石流搬迁村,上世纪70年代末,龙洋村村民从山上搬到了山下。搬迁后村民居住环境虽然有了改善,但生活水平并没有明显提升。因为村子耕地稀缺,全村200多口人在仅有的300多亩地上种植着玉米等传统作物,只能养家糊口,难以指望“土里生财”。

  转机出现在2008年。当年,为了帮助村子摆脱集体经济落后的困境,在市、区两级农业部门的支持下,龙洋村新建了297个塑料大棚,将300亩耕地全部发展设施蔬菜。一年后,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作为定点技术帮扶单位,开始了长达11年之久的“一对一”技术帮扶。

  “推广站一开始帮我们种植西红柿,村民们骑着自行车驮着一筐筐的西红柿到密云、承德县城去卖。”龙洋村党支部书记杨荣声回忆说,当时虽然有波折,但是让村民们看到了摆脱贫困的希望。

  通过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村民们逐渐掌握了大棚蔬菜的生产技术,从品种选育、水肥管理到采收,村民们逐渐摸索出了经验,村庄的产业有了基础,形成了规模。

  多年的技术帮扶让龙洋村逐步形成了以辣椒为主,番茄、黄瓜、草莓等多种作物共同发展的产业结构。全村人均年收入由2008年的8320元增长到2019年的21280元。

  龙洋村是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开展技术帮扶的一个缩影。目前,该站在密云区不老屯镇的5个低收入村和延庆区的2个低收入村开展帮扶工作,同时引进企业进行运营管理,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有力推动了这些村庄的产业发展。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