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安徽:上下联动 远近兼顾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0-04-24 字号: 收藏文章

  今年春节以来,安徽省坚持以疫情防控为切入点,以“干干净净迎小康”为主题,多措并举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持续化,让群众的“小扫帚”和政府的“大扫帚”聚在一起,用实际行动为美丽乡村按下“美颜键”,切实筑牢疫情防控的卫生防线。

  据不完全统计,安徽省已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50万余吨,清理村内塘沟4万余口、沟渠2.9万公里、淤泥308.6万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80.7万余吨,清理乱搭乱建11.37万处。

  系统部署,宣传引导凝共识

  安徽省农村区域广、人口多、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大,农村是疫情防控工作重点之一。“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强化疫情防控的有效抓手,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养成健康卫生的生活方式。”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说。

  安徽省系统部署,多节点迅速行动。省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办公室增设农村疫情防控专项工作组;3月25日,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季度调度会对村庄清洁行动进行了再安排;4月3日,组织收看全国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视频会议后,强调抓住眼下农民工就近就业或者尚未返城的有利时机和清明、五一、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掀起全年清洁行动高潮。

  村庄清洁行动,宣传开道、舆论先行。安徽省将致农民一封信、农村“大喇叭”、锣鼓巡逻队、流动宣传车等传统方式与电子屏、微信、QQ等新媒体相结合,在进行防控知识和政策宣讲,强化村民戴口罩、勤洗手等防护意识的同时,进行“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等环境整治政策内容宣传,提高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

  “东亭群众请听好,安全防疫很重要;坚决打赢防疫战,相信政府配合好……”广德市东亭乡推出《东亭防疫“九不”歌》,引导村民进一步增强自我保护和环境卫生意识。芜湖市芜湖县六郎镇编写乡土课程教育读本《美丽六郎》,详细介绍了村庄清洁行动等相关知识,让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

  目前,全省结合疫情防控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宣传10万余次,232.9万余人次参加,发放宣传资料348万张,张贴宣传标语26.79万张。

  上下联动,“大小扫帚”聚合力

  在宿州市埇桥区沈圩村,借助“庭院花圃”和“小五园”建设,引导腰鼓队、广场舞队等妇女团体自发在院内种菜、院外种花,以“一把扫帚”参与到“美丽庭院”建设中,改变了房前屋后“脏乱差”的局面。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内容多、涉及面广、任务量大,农业农村部门作为牵头部门,将村庄清洁行动与住建部门的生活垃圾治理、交通运输部门的公路沿线整治、水利部门的清淤疏浚行动、卫健部门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以及妇联的“美丽庭院”创建等有机结合,多方联动打好村庄清洁组合拳。

  政府舞好“大扫帚”,更要发动群众挥起“小扫帚”,依托村民共建美丽家园。安徽省各地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发挥村民理事会和乡贤带头作用,激发群众净化、美化家园的内生动力。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乡贤就是一个带头人,一个理事会就是一个促进会。池州市东至县泥溪镇结合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依托党员“邻长制”,建立“镇、村、邻里互助会”三级网格,党员从自身做起,宣传带动邻里互助会成员行动起来。芜湖市芜湖县红杨镇组建“乡村治理理事会”,鼓励群众自筹开展沟塘清淤、步道修建、路灯补齐、村庄整治。

  “疫情防控期间青壮年劳动力都闲在家里,他们有搞好卫生的强烈意愿,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亳州市涡阳县星园街道刘旮旯张庄村党支部书记刘坤仑说,村里建立了“爱国卫生运动群”,邀请全村所有户主参与,每周按照“五净一规范”标准检查验收评出3-5户“最美家庭”,给予口罩、酒精、扫把等小奖励,每天群里晒成果晒得不亦乐乎。

  远近兼顾,多方面长效管护

  “现在咱村里环境干净整洁了。家禽家畜圈养起来,河水清了,鱼都活了,乡亲们讲话越来越文明。”宣城市旌德县玉屏村的曹大爷高兴地说,结合人居环境整治要求,村里修订了《玉屏村村规民约》,并在村文化墙上公布。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难、巩固更难,为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长效化,推动村庄一时清洁向长久清洁转变,安徽省立足实际,一方面完善村规民约,明确村民维护村庄环境的责任和义务,督促农户落实好“门前三包”,另一方面协调对接辖区内环卫公司,按需增加垃圾清运频次。

  蚌埠市五河县按照“一人一月一元钱”的标准收取保洁费,统一支付给县保洁公司,用于维护村里的日常保洁。六安市金寨县督促中航环卫公司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力度,做到及时收集、及时清理、及时转运、及时消杀。

  同时,部分地区根据本地经济状况补助一定的整治资金。芜湖市芜湖县将对美丽大花园建设完成情况进行评比,县级财政安排3000万元资金落实“以奖代补”,天长市建立“村长效管护考核机制”,每村安排5万-10万元的管护补助经费,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筑牢村民健康的“卫生防线”。

  (本报记者 杨瑞雪)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