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数据显示,2014年-2018年间,中国的淀粉消费增长率为5.0%,高于全球1.6%的平均水平。但如果以玉米淀粉的生产利润作为比较参数的话,中国每吨玉米淀粉的利润约为90美元,远低于美国每吨玉米淀粉212美元,以及欧洲每吨玉米淀粉328美元的利润额(2019年最新统计数据)。
产能提升却利润微薄,这难免让国内的一些玉米淀粉企业产生焦虑。业内专家认为,就个体企业而言,其生存压力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
其一,产量瓶颈
尽管近年来传统的机械分离工艺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毫无疑问,单纯依靠机械分离已经达到了淀粉和蛋白分离效果的极限。无论怎样优化现有的机械分离流程,总还是会有一些淀粉和蛋白被埋没在纤维中。收率上不去,企业自然而然就会对分离淀粉这件事儿产生焦虑。
其二,能耗居高不下
对于玉米淀粉加工厂而言,能源成本无疑是企业最大的成本支出之一。玉米湿磨过程中需要大量用水,而在后续的玉米纤维干燥环节,又需要大量耗能以除去多余水分。以年加工20万吨玉米的淀粉生产企业为例,年消耗近80万吨水和20万吨蒸汽[1]。为了降低成本,一些企业把工厂迁到玉米价格更低、能源价格亦相对较低的东北地区。
其三,附加值提升空间有限
玉米淀粉副产品(主要包括蛋白粉和玉米胚芽、玉米皮)对营收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依常规保守推算,玉米的副产品价格波动10%大约会影响总利润的50%[2]。因此,提升玉米加工的附加值也是增收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生产中要想提高附加值并非易事。以玉米浆为例,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往往由于加工后的玉米浆“太过粘稠”,不仅利用率低,储存起来“占地方”,喷浆后还容易堵塞管束干燥器,增加设备维护成本。
为了依托实际,竭尽所能地帮助玉米淀粉加工厂减轻由于生产工艺、能耗以及附加值因素而带来的“生存压力”,全球领先的酶制剂企业诺维信公司最新推出了一款前沿酶产品——Frontia®佳得湿磨酶。通过将机械分离与酶法分离相结合,可在加工玉米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多产出1%的淀粉和4%的麸质粉,降低玉米纤维脱水过程中20%的能源成本;同时,增加高达50%的玉米浆喷浆量,使每吨玉米产生更多附加价值。
该技术已在全球多个地区的玉米淀粉工厂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对这一技术的深入了解和广泛应用,Frontia®佳得湿磨酶必将助力更多中国玉米淀粉加工企业发展提速。
备注:
[1] 玉米淀粉生产的能源综合利用
[2] 高世军:中国玉米淀粉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