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黑土粮仓”春耕忙——吉林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一线观察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5-05-20 字号: 收藏文章

  广袤黑土地,春耕正当时。在吉林,盐碱地改造成水田,村民旋耕打浆,着手插秧;新建高标准农田,大型智能化农机精准播种;一家家合作社里,大家通过智慧农业系统查看春耕进度;一片片水田里,稻鱼共生、生态种养……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吉林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

  吉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围绕“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发力良田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应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努力实现粮食生产面积稳、单产增、品质优。

  加强耕地保护建设:再增良田万顷

  大安市龙沼镇兴学村,稻田波光粼粼,一眼望不到边。种粮大户张柏松正驾驶农机在田里插秧。这几年,兴学村周边荒芜的盐碱地逐渐被改造成稻田。

  今年张柏松流转了112公顷新稻田,他还特意增施了有机肥来提高肥力。“村子周边增加了五六百公顷稻田,每年能增加七八百万斤粮食供应。”他说。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刘翔宜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吉林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打好良田基础,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吉林西部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主要分布区之一。近年,吉林认真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实施了100余个盐碱地治理项目,新增耕地80余万亩,可实现粮食年增产近10亿斤。

  一批涉农企业正参与到吉林盐碱地治理项目中。在大安市龙沼镇的中化环境修复(吉林)有限公司育苗基地,200余座大棚的稻苗散发着阵阵清香,这些稻苗正在被移植到周边新改造的稻田里。

  “今年我们还有6万余亩的盐碱地改造和低产田改善项目,未来这些土地都将成为高产田。”该企业总经理马亮说。

  近年来,吉林聚焦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加快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把全面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作为持续增强粮食供给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力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吉林推进盐碱地改造的同时,正高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挖掘良田增粮潜力。

  春耕前,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各地打井、上电、抛洒有机肥,高标准农田建设火热。这几天,在公主岭市二十家子满族镇猴石村,村民回凤楼正驾驶着“小四轮”在新修的机耕路上穿梭,运送种子、化肥。田间,拖拉机牵引着播种机进行播种作业。

  过去,猴石村田间的机耕路是一条条土路,沟渠边的农田也因雨水冲刷而被侵蚀。公主岭农业农村部门利用国债项目加快兴建高标准农田,为该村修缮了6公里沟渠,铺设了4.2公里机耕路。

  今年,施工企业又为全村耕地增施了一层有机肥。回凤楼说:“农机进地方便了,耕地也更肥沃了,正常年景下,产量肯定能提高。”

  稳面积,提单产。吉林正在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推广保护性耕作、增施有机肥等一系列黑土地保护技术,强化黑土地保护利用和退化耕地治理。

  今年,吉林粮食播种面积预计超过9000万亩,力争年内新增和改善水田17.8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1000万亩,推广保护性耕作4000万亩,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天上看、云里算、掌上管:智慧种地更高效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如今的吉林黑土地上,一批批智慧农业装备正驰骋田野,高效精准完成春耕生产。

  在四平市铁东区小塔子村,永发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大勇在办公室操作着“吉农云”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管理系统。大屏幕上,近千公顷耕地中每块土地的信息一目了然,播种机在哪作业,播种进度、质量如何,都能实时查看。

  “村里土地多,地块之间差异大,过去全靠两条腿,现在有了智能装备,坐在办公室就把活干了。”王大勇说。

  吉林正开展数智赋能大田作物单产提升试点示范建设,通过加快玉米全产业链大数据中心和平台建设,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数智化转型升级。

  现在,王大勇在拖拉机上安装了自动导航系统,实现农机无人驾驶作业。“过去1000公顷地要20多个农机手,现在仅需5个人。”他说。

  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智慧农业,是吉林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方向之一。吉林加大“优机优补”力度,支持企业研发制造智能农机装备,一批高端拖拉机、播种机、农业物联网设备不断普及应用。

  在松原市乾安县的大遐农场,卫星导航拖拉机、高精度免耕播种机、水肥一体化设备等装备正保障数万亩农田在20多天里完成春耕生产;在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双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稻田里智能杀虫灯、自动化灌排水设备让人用手机就能轻松操控田间管理……

  作为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的重要举措,吉林持续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加快打造数字农业管理平台,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依托“吉农云”平台,吉林正建设一批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和“数字村”,让农田管理实现“天上看、云里算、掌上管”,让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

  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目前,吉林已建立智慧农场60个,全省农作物机械化率达到94.7%。今年,吉林将加快玉米、水稻等6个省级育种创新平台建设,深化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示范,拓展农业农村数字赋能应用场景。

  种养结合、多元供给:蹚出绿色农业新路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在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田野里农机穿梭。

  这个生产基地施用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农药和化肥进行绿色防控,覆盖梨树县200多个村、8万多户农户,成为我国高品质玉米的重要生产基地。

  基地内的梨树县青堆子村,农户正应用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黑土地保护技术,稳定玉米产量,提高玉米品质。该村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将牛粪堆沤发酵成粪肥还田。“化肥逐年减量,今年扩大鲜食玉米种植,高品质玉米越来越多。”合作社负责人韩凤香说。

  目前,吉林省一些产粮大县正积极扩大绿色、优质粮食作物供应。全省已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余个,覆盖400余万亩耕地。

  今年,吉林在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确保粮食稳产丰产的同时,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在吉林西部,一些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正探索一条绿色循环、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新路。

  在大安市联合乡的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信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1万余亩稻田正加紧进行绿色、有机水稻插秧。

  稻田周边,企业建起了有机肥加工厂,饲养着鸭、鹅、猪等畜禽。公司负责人王千士介绍,春耕前,把发酵好的粪肥抛洒进田里,插秧后,再把蟹苗、鱼苗、鸭雏陆续放入田间。

  蟹、鱼、鸭在稻田里吃草、吃虫,为稻田施肥。生态种养的生产方式,让稻田远离了杀虫剂和农药,产出高品质大米的同时,还收获稻田蟹、稻田鱼、稻田鸭。如今,这家企业建起现代化水稻加工厂,注册了品牌,通过延伸产业链条,高品质大米畅销全国各地。

  吉林省通过绿色种植、生态养殖,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构建起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努力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白山松水,沃野千里。国之粮仓,重任在肩。刘翔宜说,接下来,吉林将创建省级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园区,建立万亩粮食生产技术集成示范基地,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县乡布局,激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活力细胞”。(记者 宗巍 薛钦峰 孙鹏程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