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小果子 大能量——探寻南酸枣“吃干榨尽”的秘密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4-10-30 字号: 收藏文章

  走进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杨眉镇,大巴摇摇晃晃沿着山路崎岖而上,在去南酸枣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的路上,路边掉落的一个个硬币大小的圆果子吸引了大家。南昌大学“梅园之家”食品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团队负责人陈军告诉大家:“这就是当地的特色果——南酸枣,别看它小,它可蕴含着大大的能量。”

  “天然好料” 带动当地发展

  南酸枣在我国有着万年历史,作为生长于南方深山里的野果,它的果肉的酸涩感吓退了不少人,以至于它们曾经只是野兽们饱腹的果实。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一家企业却将南酸枣“化腐朽为神奇”。

  据介绍,1992年起,江西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下简称“齐云山食品公司”)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南酸枣树资源,在齐云山山脚研发生产起南酸枣糕产品。南酸枣从树上采摘下来运输到工厂加工只需要几个小时,不仅从源头上保证了产品的新鲜度,还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村民张忠东说:“以前村里都是泥巴路,要去采摘酸枣每次都是泥巴沾满了鞋子,出门卖果子也是困难重重。现在村里通上了公路,不仅出行方便了,还有人来收购果子,生活好了很多。”

  公司的创新与发展,让小小的南酸枣成了当地的“致富果”。崇义县绿之蓝林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利人介绍:“南昌大学食品学院与齐云山食品公司合作多年,我们公司作为承担南酸枣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建设任务单位在和他们合作的过程中也受益匪浅。在南酸枣科研团队的帮助指导下,成功优选培育出多个品质好、产量高的南酸枣品种,大大提高了企业和林农的种植积极性,经营效益获得了显著提高”。

  “百变吃法” 抓住一切可能

  在齐云山食品公司生产车间,一颗颗南酸枣从分拣、清洗到去皮、去核再到最终分离出洁白如玉的果肉,并通过技术处理变成晶莹剔透的南酸枣果浆,低温烘干使果浆成型,最后包装变成了可口的南酸枣糕。公司技术质量管理部经理凌华山说,从鲜枣到成型果浆,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干净、卫生。

  如今,齐云山南酸枣糕以其酸甜韧滑的独特口感和天然绿色健康的品质,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并成功远销海内外20多个国家。

  产品销量好,但创新永远在路上。“南酸枣糕这个产品大家吃了几十年,始终只有这一个产品,种类比较单一,我们想改变这样的状况,让南酸枣的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出于这样的初心,南昌大学食品学院“梅园之家”团队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并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陈军已带领团队在此研发出一系列南酸枣凝胶、软糖、饮料等新产品。

  对此,齐云山食品公司副总经理、江西省南酸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继延十分感慨,他表示,公司已与团队合作近20年,齐云山南酸枣糕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校研发技术的加持,校企合作使南酸枣糕“百变吃法”成为现实。

  “华丽变身” 创新让酸枣物尽其用

  众所周知,南酸枣果肉的营养价值丰富、用途多多,却并非知道南酸枣的枣皮和枣核同样蕴含着宝贵的价值。在打好“吃法”组合拳的基础上,如何将南酸枣吃干榨尽,成为了南昌大学“梅园之家”食品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团队的新课题。

  有资料显示,南酸枣的酸度较高,它的枣皮几十年都不会腐烂,不能进行简单填埋,并且其枣皮多酚含量高,如果简单地将其丢弃,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据此,团队积极与企业沟通合作,成功将枣皮饲料化,在实现了枣皮利用的同时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皮之不存,核也同归。南酸枣的枣核又大又圆,占整颗果子的一大部分,这样大的部位无法利用颇可惜。南昌大学食品学院王允圃教授看到了这一缺憾,又把研究的目光投向了南酸枣核的燃料化,经过反复实验,最终成功研发出了南酸枣核生物碳和生物油,成功实现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真正将南酸枣“吃干榨尽”。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今,崇义县的南酸枣产业发展正不断壮大,从远在深山无人识,到现在的远近闻名万人知,南酸枣的故事还在继续……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