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有“看头”,也有“赚头”——对中国绿发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的调查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4-10-18 字号: 收藏文章

  10月12日,国庆长假后的第一个周末,尽管只有一天休息日,但仍有三三两两的游客来到了位于江津龙华镇和白沙镇的中国绿发美丽乡村,在大自然里享受一份田园诗意,在农事体验中增进亲子感情,在朴素乡愁中品味乡村文化。 

中国绿发美丽乡村的各种活动深受游客喜爱,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受访者供图

  这个占地4740亩的项目,既不靠大川大江,又没有高山深谷,更不是知名景区,但却做到了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年收入2000多万元的业绩,实属不易。近日,重庆日报记者对该项目进行了调查采访。 

  启示一 

  以农为本 依山就势发展生态特色农业 

  步入项目区,tutu农场、沃柑甜园、富硒橙园、草莓星球、咩咩牧场、咕咕农场等农事体验园星罗棋布,房车、帐篷、白鹭源、桃花驿、东篱小院等住宿业态类型丰富。湛蓝的湖水边连接着一大片草坪,一些游客在岸边垂钓,另一些人则忙着烧烤露营。 

▲绿意盎然的沃柑甜园。受访者供图 

  “8年前并不是这样。”此情此景,让项目建设方、中国绿发重庆公司美丽乡村项目总经理卓明涛感慨。中国绿发美丽乡村项目横跨龙华镇燕坝村、白沙镇芳阴村,过去这里的景象是“黄泥路、砖瓦房、地下水”,村里多是空巢老人,活力严重不足。 

  中国绿发拿下这块地后,选择走农文旅融合之路,其理由是:“旅游独有的‘搬运’特性,将市民搬运到乡村,消费搬运到乡村,发展元素搬运到乡村,是兴村富民的一把金钥匙。” 

  然而,这里没有大江大河,也没有高山深谷,靠什么吸引游客? 

  “乡村本就是一个大花园,乡村生活本就是一种文化。”卓明涛认为,乡村旅游的独特点在于赏“风景独好”、尝“自然风味”、寻“文化根脉”、品“乡土情结”。这些属性都是基于乡村、基于农业,因此依山就势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尤为重要。 

▲中国绿发美丽乡村的亲子活动受到游客喜爱。受访者供图 

  于是,4000多亩土地被划分为18个农业基地,分别布局了1000多亩水稻、油菜、1200多亩柑橘、120多亩蔬菜、110多亩生态鱼。 

  同时,该公司依靠科技赋能,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亩产值。江津是重庆柑橘的主产区,但一些农民种的柑橘也面临着品种老化、市场销路不畅等问题。为此,公司请来农技专家,帮着农民一起改种果树。 

  “依靠规模种植、品牌打造、科技赋能、农旅融合,我们产出了从粮油、蔬菜到水果、禽类等丰富农产品,能让游客体验真实田园生活。”卓明涛说,如今公司年收入2000多万元,其中住宿、餐饮、研学构成的旅游收入最高,农副产品和苗木销售收入其次,“这些都说明,农文旅融合必须以农业为基础,强农更能兴旅。” 

  启示二 

  留住农民 让农民成为项目的“主角” 

  许多企业在建设田园综合体时,通常的做法是把农民迁出去,另修农民新村,一方面便于规划,另一方面节约建设成本。但记者在园区发现,农房随处可见,有的村民在自家房前屋后种上了果蔬,有的则正在整修房屋。 

  “其实我们当初也考虑过把农民迁出去的方案,但很快否定了。”中国绿发重庆公司美丽乡村项目党支部书记吴宇驰介绍,发展乡村旅游,旨在通过“旅游+”实现对乡村的焕新与激活。如果以文旅项目运作为名建设各类设施,迁出原住民,乡村就失去了原生态的“乡土味”,乡村旅游成为了城市景区的“克隆版”,也就没有了特色。村民住在项目区内,自然成为了建设者和受益者。诺大的项目区,该公司管理人员仅有20来人,而参与建设的村民有50余人,每年的临时性用工更是多达上万人次,人员工资每年有上千万元。 

▲中国绿发美丽乡村里,农房随处可见。村民住在项目区内,成为了建设者和受益者。受访者供图 

  48岁的脱贫户何昌梅是受益者之一。她原本在广州打工,几年前因为老人生病和小孩上学返乡。“我们这个年龄,找工作也不好找,自己搞农业又不懂市场。”她说,好在从2021年起自己就成为了项目区咕咕农场的一名“鸡司令”,每月扣除“五险”到手有3000多元,基本实现了稳定就业,也方便就近照顾家庭。 

  村民游礼宽则负责调度村里的劳动力,组织劳务队,专门为项目区提供劳务服务。“这里劳动力需求大,我们在其中也能找到商机。”他说。 

  启示三 

  由表及里 从环境微改造到移风易俗 

▲悠然湖畔的东篱小院。受访者供图 

  以农民为主角的理念,决定了这里不会大拆大建。 

  “农村处处有景,不用刻意造景。”吴宇驰介绍,他们对农村环境进行微改造,尽力让湖光山色成为新风景:过去一座水域面积70多亩的虾耙丘水库,通过拓宽湖面、周边环境改造等,发展起了垂钓、皮划艇、团队水上竞技等项目;在桃林山间错落地布置民宿,就有了曲径通幽的桃花驿民宿;在一个个乡村小湖旁,选择一块块或大或小的丘陵草地,就搭起了一座座亲近大自然的帐篷营地…… 

▲建在丘陵草地的房车营地和帐篷营地。受访者供图 

  与此同时,项目区还通过政企合作,带动乡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既对具有保留意义的建筑进行修复,又对家风村风民风进行挖掘,高标准打造“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在此过程中,许多村民的环保意识、文明观念、服务技能都得到了提高。 

  燕坝村第一书记张皓然说,这个村过去是“空心村”,部分村民的环保意识不强,甚至自家的房前屋后都堆放得比较杂乱。项目建设后,游客纷至沓来,对大家的卫生习惯和文明观念都形成了潜在影响,现在大多数农房内外都是干干净净的。 

  就业技能上也是如此。在中国绿发美丽乡村旁开办“波儿农家乐”的村民宋文科说,中国绿发每年都会请旗下酒店的工作人员,对农家乐经营者进行全方位培训,“既挣了票子,又长了本事”。 

▲参加农趣活动的小朋友。受访者供图 

  为了吸引游客,一些文体活动、民俗节庆、非遗技艺被引入进来。尤其是去年以来,这里先后开展了“村超”、定向越野赛、打铁花、白沙杂耍等活动,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乡村振兴是个全新课题,我们也是在投石问路。”吴宇驰表示,近年来该公司建立了“从田园到餐桌”的CSA生鲜直配模式,搭建一体化电商贸易平台,开拓消费助农新渠道,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400余场,以特色文化赋能传统农旅业态,创新实施党支部“进乡村”行动,聚焦农产品销售、特色旅游推广、服务品质提升、社会责任落实等工作,推动项目焕新升级。这些探索已经“开花结果”,项目先后获得了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助力乡村振兴典型经验汇编》、第三届重庆乡村振兴十大示范案例等荣誉,为企业赢得了社会效益,吸引了更多关注。 

  他说,接下来中国绿发美丽乡村将从当地的历史遗存、民俗节庆中提炼文化成分,组成文化拼图,还原文化记忆,不断丰富“村晚”“村秀”“村超”等乡村场景,变得更有“看头”,也更有“赚头”。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