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云南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4-09-11 字号: 收藏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要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本质与核心特征,立足云南农业发展基础和优势条件,探索以新质生产力驱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路径模式。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 

  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资源优势方面,云南省光照资源丰富,土体深厚,大部分土壤呈中性和微酸性,保水、保肥性强,透气性好,水源清洁,森林覆盖率高,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是公认的全球农业生物多样性富集地区;发展基础方面,2023年1至11月,全省农业投资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占全国比重达14%,投资规模大,民间资本投资农业积极性较高,现代农业发展已成为全省基本建设投资领域的亮点。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优势特色产业重点产品量增价优,鲜切花、咖啡、坚果等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绿色转型步伐加快,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较高,打造了6个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7家国家级生态农场、3个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云系”“滇牌”品牌脱颖而出,云花、云茶、云蔬、云果、云药、云咖等绿色、有机、生态农产品享誉海内外,品牌效应成效显著。

  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少,高标准农田占比不高,设施化水平低,仓储物流等配套产业发展不足,运输费用占比较高,基础设施条件有待完善;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杂交水稻、蔬菜、鲜切花等大部分使用省外或国外选育品种,高素质科技和管理人才匮乏,农村优秀人才资源流失,科技和人才支撑力不足;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在全国占比不高,经营主体不强;农产品加工规模小、转化率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加工水平低、产业链条短。

  新质生产力驱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路径 

  新质生产力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其内涵包括传统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等因素的综合应用与创新。我们要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注重农业可持续性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发展设施农业,拓展农业生产空间领域。持续推进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以强化技术装备升级和科技创新为关键,升级改造老旧设施,发展绿色高效现代设施种植业、高效集约现代设施畜牧业、生态健康现代设施渔业、以仓储保鲜和烘干为主的现代物流业设施,促进设施农业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加快发展农业工厂等设施农业新业态。

  发展智慧农业,助推农业现代化建设。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等新技术,大力发展无人驾驶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等智能农机装备,以及智慧大棚、垂直植物工厂、养殖工厂等智慧农业基础设施,提升农业管理水平。

  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培育“滇系”当家品种。围绕水稻、玉米、蔬菜、水果、坚果等特色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自主可控、高产优质、抗病抗逆、宜机收的“滇系”特色新品种。推进国家区域性良繁基地、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建设,布局建设一批国际农业联合研究中心、部省共建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技术创新中心。

  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培育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农业劳动者。培育引进一批行业领军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引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龙头企业。推动更多优秀人才下乡,加快培育一批掌握“新农具”、会干“新农活”的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农业劳动者,如农业科技人员、农业职业经理人等。

  发展绿色农业,推动农业生产绿色转型。按照绿色低碳要求,运用生物制造等前沿技术,发展生物饲料、生物肥药、农业疫苗、可降解农膜等新型农用物资,替代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影响较大的传统化肥农药、农膜、饲料。推广节水灌溉、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等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农业。

  加强“云系”“滇牌”农业品牌建设,打造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树立云南高原特色绿色食品整体品牌形象,培育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有优势、有影响、有竞争力的云南区域绿色食品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支持一批省级或市县级区域公用品牌培强壮大,支持农业绿色品牌的培育创建、规划设计、策划宣传等。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聚焦“1+10+3”重点产业,鼓励和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共性关键核心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深入实施精深加工延链、加工园区建设工程。筛选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打造一批“小而特”“小而精”“小而高”的农产品加工园。

  健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农业全链条提质增效。全面整合产业链条,加强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拓展农业发展边界由一产向二产、三产延伸,提升整个农业产业链的价值。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以产业链为纽带,联系上下游关联企业,组建带动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共同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促进产业链式集群式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更多元、更高效的新农业新业态。

  (作者系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