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今年,我试种了一百亩再生稻,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管理,终于迎来了丰收季,亩产在1300斤左右。”胡拐村种粮大户芮成双高兴地说,“再生稻第一年试种,三天就能收割完,下一茬,在十一月中上旬收割,预计每亩产量300斤以上,再生稻总体收成不错”。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开展吨粮田创建,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
据了解,再生稻即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再收获一季的水稻。淮南市沿淮以南地区种植水稻属于一季光温资源有余,双季稻光温资源不足地区,发展再生稻生产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及气候条件,省工、省种、省水、省肥、省药,节本增效,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今年以来,淮南市农科院响应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号召,联合市农技推广中心引进了隆晶优1212、荃优822等8个优质水稻品种在全市史院乡尹祠村、孔店乡胡拐村、杨公镇杨祠村等进行再生稻试验示范点。
“今年,我们全市设立了3个再生稻示范点,目前看来,头季稻产量还不错。等收割完,我们将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田管技术指导,保障第二茬的收成。”淮南市农科院张身嗣院长表示,“我们将继续广泛引种筛选出适合全市淮河以南区域种植的再生稻品种,配套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结合,助推全市再生稻发展。”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