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7月7日,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土壤和养分管理岗的500多亩盐碱地绿豆播种工作在黄骅友和种植合作社基本完成。
近年来,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土壤和养分管理岗以研发推广食用豆在盐碱地、山坡地、林下地等边际土地的种植技术模式为岗位重要工作。结合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旱作雨养盐碱地农业条件和绿豆耐干旱、耐瘠薄、适播期长、生育期短的特点,今年该岗位团队在黄骅友和种植合作社推广示范了豆麦(盐碱绿豆-旱碱麦)轮作模式。
7月初以来,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土壤和养分管理岗位专家、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刘宏权及团队成员和沧州农林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徐玉鹏、副研究员刘震多次到黄骅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指导盐碱地绿豆播种工作。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为黄骅友和种植合作社大面积盐碱地绿豆种植免费提供了种子、除草剂和专用机械装备,并全程进行技术指导。
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土壤和养分管理岗研发提出的滨海盐碱地豆麦轮作新模式(盐碱绿豆-旱碱麦轮作),既能解决旱作雨养条件下黄骅当地旱碱麦播种可能遇到茬口冲突问题,从而保障旱碱麦生产,又能发挥绿豆固氮培肥改良盐碱地的效果,还有不错的绿豆种植收益,豆麦轮作模式对于黄骅盐碱地具有很好的生产价值和推广意义。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