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特色产业有“奔头” 农民增收尝“甜头”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4-04-01 字号: 收藏文章

    近日,在位于安徽省全椒县二郎口镇赤镇村的安徽澳克食品有限公司车间里,一只只个大肥美的小龙虾在经过筛选、洗虾、蒸煮、剥虾、冷冻等标准化流水作业之后,将发往市场销售。

  “前几年,我们启用了小龙虾深加工生产线,通过加工虾壳粉、速冻虾尾、调味虾等深加工产品,极大提高了小龙虾经济价值。”该公司总经理刘剑雄介绍,通过发展小龙虾特色产业,公司不仅带动40多人就业,还助力当地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40多万元。

  据悉,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郎口镇还不断完善小龙虾产业帮扶机制,严格落实特色种养业到户项目奖补办法,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养殖小龙虾,推动本地小龙虾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共摸排引导出200多户脱贫户实施农业特色产业项目,共发放奖补资金逾56万元。

  二郎口镇是安徽省脱贫地区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和脱贫群众稳定增收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安徽省坚持“四个不摘”要求,强化帮扶政策投入,大力实施帮扶项目,培育壮大带动主体,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加强产业风险防范,扎实做好产业帮扶工作,推动了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脱贫群众稳定增收。

  发展产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治本之策。来自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去年,安徽省脱贫地区共投入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财政资金95.7亿元,发展蔬菜、茶叶、林特、水果、中药材等2875万亩,发展畜类养殖5194万头、禽类养殖9.7亿只,发展水产养殖976万亩。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有“奔头”,农民增收尝“甜头”。通过实施农业特色产业帮扶,带动脱贫户等帮扶对象人均直接增收3456.1元,同比增长8.8%。

  在实施到村到户项目上,安徽省谋划入库了一批质量优、效益高、风险低的产业帮扶项目,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去年,全省脱贫地区共投入农业特色产业帮扶项目资金84.3亿元,实施到村项目2813个、到户项目52.8万个,到户项目覆盖脱贫户等帮扶对象44.3万户。

  在此基础上,安徽省还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实施跨村域、带动好、效益高、体量大的到乡到村项目,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仓储保鲜、烘干晾晒、分级包装、冷链物流,以及休闲农业等二、三产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到村项目中,去年共实施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冷链物流、交易市场、休闲农业等二、三产业项目808个,实施跨村域的大项目443个。

  除了通过资金支持和到村到户项目帮扶,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和推动主体联农带农也是安徽省在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的重要打法。

  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安徽省坚持增数量、扩规模、提质量、拓功能,在有条件的乡镇、村中按照标准,新建一批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等产业园区。同时,扩大现有园区建设规模,完善园区内产业配套设施设备等基础条件,进一步拓展园区功能,发挥好园区带动产业发展和村集体增收作用。去年,全省新建、完善产业园区870个,全省符合建设标准、达到带动增收要求的园区4458个。

  为增强主体带动能力和带动意愿,安徽省落实主体培育优惠政策,强化主体带动激励措施,对联农带农发展特色产业的主体,在项目安排、资金支持、示范评定、信贷保险等方面予以倾斜,达到一定规模和效益的,给予产业帮扶项目奖补支持。去年,全省脱贫地区参与带动的龙头企业4798个,带动脱贫户等帮扶对象28.7万人;参与带动的农民合作社2万个、家庭农场2.8万个,分别带动脱贫户等帮扶对象26.6万人、20.4万人。

  农业特色产业帮扶还需完善保障体系,扎牢防范农业风险的“篱笆”。去年,全省农业农村部门开展产销对接活动1273次,帮助脱贫地区销售农产品20.6亿元。大力推广特色农业保险,积极推动“防贫保”综合保险试点,将自种自养帮扶对象全部纳入,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保险保障。去年全省脱贫地区已投入保险资金6.7亿元,覆盖脱贫户71.4万户、带动主体2.3万个。

  在安徽省脱贫地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取得突出成效的同时,也要看到,安徽省还存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还不够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压力较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项目用地受制约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突破。

  据了解,下一步,安徽省将全面落实产业扶持政策,继续在涉农项目安排、资金分配、示范评定等方面对脱贫地区予以倾斜支持。指导各地加大投入力度,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等发展短板,助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此外,还将进一步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切实加强技术指导、产销对接和风险防范。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