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广东高校整新活,龙眼荔枝“生娃”了!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3-09-15 字号: 收藏文章

  身怀绝技的广东高校屡放大招!继培育鸡蛋大的荔枝后,华南农业大学又给水果整出新花样了,这次是龙眼和荔枝的“孩子”!近期,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刘成明团队育成了全球首个龙眼、荔枝杂交新品种“脆蜜龙眼”(简称“脆蜜”)。 

  脆蜜今年已在部分晚熟产区进行了初步的繁育和推广应用,预计2025年可以少量投产和上市。不久后,人们有望在每年的中秋佳节品尝到嫩脆香甜的脆蜜鲜果。 

  脆蜜是用早熟优质但果实偏小的石硖龙眼当“妈妈”,让与龙眼杂交亲和性最好的紫娘喜荔枝做“爸爸”,通过远缘杂交的方式,选育出的一个新品种。 

  无论是从外观还是风味上,脆蜜都更接近龙眼。但和石硖龙眼相比,脆蜜的产量翻倍,抗寒性也远高于石硖,其果肉嫩脆,完全无渣,糖度高达20%-24%。 

  培育杂交新品种,最重要的目的是取长补短。 

  刘成明留意到,龙眼在种业上存在一个突出的瓶颈问题:主栽品种非常单一,仅石硖和储良两个品种的占比就超过了90%,导致鲜果供应期特别短。 

  而荔枝不仅品种多,鲜果供应期也相对较长。用荔枝的基因来改良龙眼,很可能大大优化龙眼的品种特性。 

  人工杂交最大的难题是属间杂交的不亲和性,其授粉受精过程中有很强的生殖隔离屏障,就像猫跟豹不能交配产生后代一样。 

  刘成明团队花了近3年时间研究出蒙导授粉的技术,通过麻醉雌蕊柱头,趁其“放松警惕”,达到授粉受精的目标。 

  他们给超过10万朵雌花进行了授粉,最终的成功率只有千分之三左右。 

  在授粉过程中,还可能被风中传播的其它花粉“捷足先登”而产生假杂交种,“给杂交苗做完亲种鉴定后,我们发现它的父本基因很少。脆蜜究竟是不是荔枝和龙眼的杂交品种?这个问题,我们也纠结了很久,做了很多验证工作。”团队成员、园艺学院教师傅嘉欣说。 

  他们利用分子标记技术,也就是俗称的“亲子鉴定”技术,从100多株杂交后代中鉴定出69个真杂交种,进而评选出品质和口感最佳而且成熟期晚的SZ52优株,于2022年通过品种审定,并命名为“脆蜜”。 

  现如今,脆蜜已种植到粤北山区、四川泸州、重庆开县等地,这意味着龙眼的种植范围向北跨越了一大步,是从前的石硖远不能达到的。“这样的成功来之不易,可以说是万里挑一。” 

  刘成明自豪地介绍,脆蜜龙眼不仅生长速度快、挂果率高和抗寒性强,而且熟期也比石硖晚了15到20天。 

  今年已在部分晚熟产区进行了初步的繁育和推广应用,预计2025年可以少量投产和上市。不久后,人们有望在每年的中秋佳节品尝到嫩脆香甜的脆蜜鲜果。 

  “脆蜜龙眼虽然成功了,但龙眼果实通常都有种子的问题尚未解决。”刘成明说,团队接下来的目标,是要育成焦核甚至是完全无核的新品种,目前已经初见成效。 

  15年育新种,这是科研人的坚守,也是华农人的初心。甜,是“脆蜜”的滋味,更是收获的幸福,为所有科研人点赞!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