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着眼建设农业强市 着力做好五个提升 长春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城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2-06-29 字号: 收藏文章

  6月28日,在市政府召开的第三场“六城联动”专项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深度解读长春市现代农业城发展战略。长春市将以创建长春国家农高区为核心引领,推进种植业、畜牧业和加工业三大主导产业,实施“六大行动”30项工程,把农业培育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把全市建设成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现代农业城。

  “以建设现代农业城为支撑建设现代农业强市,主要是解决农业如何强的问题。”按照《现代农业城发展规划》,到2025年,长春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270亿斤阶段性水平,畜禽总量达到4.9亿头(只),肉类总产量达到140万吨,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赶超全国平均水平。

  建设现代农业城,是推进长春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支撑“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需要。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立足长春农业实际,着眼建设农业强市目标,长春市将着力做好五个提升:

  ——提升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实力

  打通科技成果创新链条。把创建长春国家农高区作为核心,围绕生物育种、黑土地保护、健康食品、智能制造等,探索建设一批新型研发中心和创新平台,力促科技创新成果快速转化。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探索实行科研项目“揭榜挂帅”机制,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专项,着力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科研需求和技术难题。

  广泛汇聚农业高端人才。借助农高区最优的政策和广大发展空间,汇聚一流科学家,吸引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推动更多的科研机构落户,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撑。

  ——提升重要农产品安全保障水平

  打造优质粮食产业集群。围绕吉林省千亿斤粮食生产工程,加快建设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深入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每年保护性耕作面积要达到1000万亩以上。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到2025年新建300万亩以上。

  打造优质畜禽产业集群。深入实施“秸秆变肉”工程,狠抓三百万头肉牛工程,聚焦养殖、屠宰、加工全产业链发力,加快建设肉牛产业集群,推进肉牛特色小镇、肉牛强镇、养殖大村建设,确保到2025年,肉牛发展突破300万头。围绕生猪、肉鸡、梅花鹿等畜牧优势产业集群,谋划强链、补链和延链项目,合理规划优势产业集群园区,确保到2025年,生猪发展突破1000万头,肉鸡突破4亿只,梅花鹿达到30万只。

  打造特色蔬菜产业集群。按照稳定陆地菜、发展棚室菜、做大特色菜的思路,大力实施“五带一环”协同发展战略,把特色蔬菜产业做成支撑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提升农产品加工业转化能力

  精心做好“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大文章,加快构建完善健康食品、玉米加工、优质大米等十大产业链,采取“内培外引”策略,突出抓好一批本土龙头企业培育、域外项目引进、全产业链融合、“长字号”品牌培育,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向千亿级目标迈进。

  ——提升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

  用好用足相关政策和资金,利用县域发展的后发优势、培育和打造县域经济发展特色,做好县域经济发展的全产业链,围绕农业、工业、商业一二三产业全产业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效

  围绕村庄规划编制、农村道路建设、乡村绿化美化、生活垃圾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改善等6项重点任务进行部署,立足全域提升目标,重点实施基础达标、示范村创建、示范镇打造、示范带创建四大工程,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力争每年都有新变化,3年至5年实现全域提升。

  长春市还将以建设现代农业城为发展方向,全面实行各级“一把手”负责制和“专班”工作制;整合县(市)区财政资金,积极争取市级以上财政投入、用好用活“长兴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建立任务落实机制、工作例会报告机制、每周调度通报机制,确保建设现代农业城各项工作高效有序推进;优化基础设施环境、要素供给环境、主体培育环境、人才引培环境、成果转化环境和行政服务环境,强化服务企业、服务人才、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四个服务”落实。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