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资讯
  • 找报告
  • 找产品
快速发布
数据中心 / Data Center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业资讯 > 三农资讯

农业专家“南繁”育种忙 分享到 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2021-12-21 字号: 收藏文章

  “近年来,通过‘南繁’育种,驻马店市农科院先后选育出通过国家登记或河南省鉴定的新品种40个,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十余项。”

  12月17日,临近冬至,北方已是寒气逼人。而在2000公里之外的海南繁育试验田,来自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园艺所的姜俊却身穿短袖,在田中挥汗如雨,潜心蔬菜种业研究。

  “每年9月到次年5月,都会和20余名同事在此潜心驻扎,围绕玉米、花生、大豆、蔬菜等农作物在海南基地采光育种,下田做实验。”姜俊说。

  北方农业专家为何千里迢迢到海南进行科研?“海南是我国有名的‘天然大温室’,利用这里特殊的气候进行育种,可有效提升种业质量,同时大大缩短育种年限。”驻马店市农科院院长孟祥锋介绍,每年他们都会将夏季作物的育种材料,经秋季育苗后,在冬季运送至海南等亚热带或热带地区进行繁殖和选育,这样一年可繁育2至3代,这种做法也被称为“南繁”。

  2017年,驻马店市农科院开始进行“南繁”工作,在海南三亚市郊建立了50余亩的试验田。像姜俊一样,驻马店市农科院的许多专家每年要在“南繁”基地种植玉米、花生、大豆、芝麻以及茄子、辣椒、番茄、丝瓜等蔬菜作物的育种材料2000余份,进行科研育种。

  “通过添加杂交、杂交聚合、生态筛选、抗性筛选等技术,再结合单倍体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能创造出一批综合性状优异、抗病及耐低温弱光的新品种材料。”孟祥锋说,近年来,通过“南繁”育种,驻马店市农科院先后选育出通过国家登记或河南省鉴定的新品种40个,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十余项。

  姜俊很看重“南繁”工作,每年都像“候鸟”一样准时到海南基地进行育种科研。“种子是农业之母,也是现代农业的‘芯片’。作为农业科研工作者,要切实解决好种源‘卡脖子’问题,加快种业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姜俊在实验记录本的扉页这样写道。

  如今,通过“南繁”这一“科技引擎”,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种类更多、质量更优、销路更畅、效益更好,也更好地满足了城乡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开展“南繁”工作4年多来,驻马店市农科院培育的农作物新品种已辐射全国各地,创造社会效益超过10亿元。



附件:

中国玉米网版权及免责说明:

  •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玉米网,并在文章正文最后注明(中国玉米网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玉米网供应链(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玉米网,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 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 “来源:中国玉米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玉米网)” 的作品 ,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 真实性负责。

  •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411-84755533

当前咨询0咨询答疑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大数据资讯为您所用
降本增效知您所需
多元服务供您所选
风险管控为您护航

客服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7:00)

0411-84755533

新手指南

会员管理

入会须知

入会协议

认证会员协议

平台规则

交易管理办法

玉米交易细则

淀粉交易细则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VIP 服务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服务条款|网站地图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

COPYRIGHT © 2020 中国玉米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ICP备19018558号

服务热线

0411-84755533

微信公众号